“传闻山下数株梅,不免车帷暂一开”出自当代代诗人冯山的古诗作品《山路梅花》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传闻山下数株梅,不免车帷暂一开。
试向林梢亲手折,早知春意逼人来。
何妨归路参差见,更遣东风次第吹。
莫作寻常花蕊看,江南音信隔年回。
【注释】
(1)车帷:车四旁的帷帐。
(2)参差:长短、高低不齐的样子。此处意为多次、不时。
【翻译】
听人说山下有几株梅花,途中路过忍不住把车旁的帷帐打开去观赏。试着亲手去折林梢上开的梅花,早早感到春天已经接近了。若能在路上不时见到,最好能让东风将它们逐枝吹开。莫把梅花当做寻常花草看待,它一年一次地把江南春的讯息带来。
【鉴赏】
这首七律,是旅途即兴之作。作者用素描手法,写山路梅花,不添香,不着色,不写疏影横斜,只写梅花带来的春意,却非常传神。
开头两句:“传闻山下数株梅,不免车帷暂一开。”这时作者正在车行途中,有人传告山下有冬梅数株,正在含香开放,触动了赏梅的清兴,随即停下车来,揭开车帷,下车前去观赏,可见诗人的雅兴之浓。第三、四两句:“试向林梢亲手折,早知春意逼人来。”这两句用流水对,在意义上互为因果。作者在下车之后,步行到梅树中间,亲手折下林梢开放的梅枝。东风才放最高枝,所以在折梅花的当儿,不觉春意逼人而来。又因为作者是闻知山下有数株梅花,才开帷下车的,在闻得此讯之时,就已经感到春到人间了。所以前句的“试向”,后句的“早知”,都显出探梅、赏梅、折梅的情趣,很自然地表达了作者清旷的胸怀。第五、六两句;“何妨失路参差见,更遣东风次第吹。”这两句写折梅之后,更觉春意逗人,因而产生了这样的感想:倘若能在归途中不时见到梅花,实为旅途中的快事。“参差”,本意是高下不齐,也有先后的意思,这里表示多次见到。初见梅花,已觉逸兴横生;参差见到,更增旅程中的情趣。由此,作者寄意东风,希望能依次地把梅花吹放(次第,依次之意)。在诗句中作者是直接表达这样的情怀的,但纡徐曲折,摇曳多姿。“何妨”、“更遣”,都是用的期望语气,并不显得唐突。
结尾两句:“莫作寻常花蕊看,江南音信隔年回。”是作者发自内心深处的赞语。他深情地说:如此高洁的梅花,不要把她当作寻常的花蕊看待,须知一年一度,她带回了春到人间的消息,也带来了江南隔年的消息。纵使开在山路旁边,无人赏识,也还给行人带来温暖慰藉之情。“等闲报得江南信,岭上先开一树梅。”古人早就有折梅寄远的故事,成为长期流传的佳话。据《荆州记》上说:“陆凯与范晔相友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杖与晔,并赠诗说:‘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作者虽然未逢驿使,欲寄无由,但此行的见梅和折梅,也寄托了无限的深情厚谊,非笔墨所可言传的了。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出自唐朝诗人李之仪的古诗作品《卜算子我住长江头》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 【查看全文】
2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出自清朝诗人秋瑾的古诗词作品《对酒》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注释】 【查看全文】
3 冷落秋千伴侣,阑珊打马心情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冷落秋千伴侣,阑珊打马心情出自宋朝诗人陆游的作品《乌夜啼金鸭馀香尚暖》,其古诗全文如下: 金鸭余香尚暖,绿窗斜日偏明。兰膏香染云鬟腻,钗坠滑无声。 冷落秋千伴侣,阑珊 【查看全文】
4 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永王东巡歌试借君王玉马鞭》,其古诗全文如下: 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 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 【查看全文】
5 秋草黄迷前人渡,夕阳红入隔江山。人生何事马蹄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秋草黄迷前人渡,夕阳红入隔江山。人生何事马蹄间出自清朝诗人文廷式的作品《浣溪沙畏路风波不自难》,其古诗全文如下: 畏路风波不自难,绳床聊借一宵安,鸡鸣风雨曙光寒。 秋 【查看全文】
6 纤云扫迹,万顷玻璃色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纤云扫迹,万顷玻璃色出自宋朝诗人刘克庄的作品《清平乐纤云扫迹》,其古诗全文如下: 纤云扫迹,万顷玻璃色。醉跨玉龙游八极,历历天青海碧。 水晶宫殿飘香,群仙方按霓裳。消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