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出自唐朝诗人陈与义的古诗作品《牡丹》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注释】
1、一自:自从
2、胡尘:指金兵
3、入汉关:指入侵中原
4、十年:从靖康二年(1126)金兵攻陷汴京到诗人作此诗时整整十年
5、伊洛:河南的伊水和洛水。《国语·周语》云:“昔伊洛竭而复之。”因此,“伊洛”既指诗人的故乡洛阳,又暗寓他亡国的悲痛
【翻译】
自从金人的铁蹄踏碎了祖国的河山,十年了,回望故乡洛阳,路是那么的漫长。岁月使我变得衰老不堪,今天,我独自一个,流落在青墩溪畔,在煦煦春风中,欣赏着盛开的牡丹。
【鉴赏】
诗题是咏物,诗的内容实际上是藉物抒怀,所以不用咏物诗格,一开始就以回叙当年寄情。
诗写道,金兵入汴,已经十年,自己流离失所,漂泊无依。“路漫漫”三字,表现了诗人很复杂的心理,既是说国运不昌,中原沦陷,无由再游故地,再赏洛阳牡丹,也是痛惜家国,不能回乡;又有感叹前途渺茫的意思。由国事、家事、自身事,逼出下句,说自己老态龙钟,独自在桐乡青墩溪边,默默地对着牡丹。末句有有余不尽之意,非常含蓄。独立花前,不忍离去,显然不单独是赏花,更主要的是怀旧。所怀内容,就是上文感叹“路漫漫”的无限心事。这样收煞,诗便充彻着凄凉悲伤,于平淡处涵有浓郁的情感。诗到末二字方才点题“牡丹”,使前面所流露的感情,有了合理的解释,是点睛之处;到这句,读者才领会到,诗中的怀旧,都由独立看牡丹而生发,末句的次序应是第一句。
短短四句诗,使人仿佛见到诗人独自一人在牡丹花前怆然伤怀,悲苦欲泪,给人以强烈的感受。读这首诗,很容易使人想到唐岑参的《逢入京使》诗:“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陈与义这首诗很明显受到岑参诗前两句的影响,但岑诗是怀乡,陈诗却凝聚着国恨家仇,感情更加沉痛深刻。诗末句以花前独立蒙浑而出,包涵无限,这样写法,又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唐元稹《智度师》诗:“三陷思明三突围,铁衣抛尽衲僧衣。天津桥上无人识,闲凭栏杆望落晖。”诗写一位在战场上立功的老将,晚年出家为僧,站在天津桥上,没人知道他往日的英雄业绩,只好目送夕阳西下。末句勾勒出智度师无限心事。陈与义的诗手法与元稹相同,一是写己,一是写人,都表现得很蕴藉深至。
相关阅读
1 今日岭猿兼越鸟,可怜同听不知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今日岭猿兼越鸟,可怜同听不知愁出自唐朝诗人韩愈的古诗作品《湘中酬张十一功曹》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休垂绝徼千行泪,共泛清湘一叶舟。 今日岭猿兼越鸟,可怜同听不知 【查看全文】
2 灌木萦旗转,仙云拂马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灌木萦旗转,仙云拂马来出自唐朝诗人李隆基的古诗词作品《幸蜀西至剑门》第五六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剑阁横云峻,銮舆出狩回。 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开。 灌木萦旗转,仙云拂马 【查看全文】
3 晔晔紫芝,可以疗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晔晔紫芝,可以疗饥出自汉朝诗人四皓的作品《采芝操》,其古诗全文如下: 皓天嗟嗟,深谷逶迤。 树林莫莫,高山崔嵬。 岩居穴处,以为幄茵。 晔晔紫芝,可以疗饥。 唐虞往矣,吾 【查看全文】
4 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出自唐朝诗人郑燮的古诗作品《题画竹诗》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 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注 【查看全文】
5 朝来致有,西山爽气,不羡日夕佳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朝来致有,西山爽气,不羡日夕佳出自唐朝诗人王恽的作品《平湖乐尧庙秋社》,其古诗全文如下: 社坛烟淡散林鸦,把酒观多稼。 霹雳弦声斗高下,笑喧哗,壤歌亭外山如画。 朝来致 【查看全文】
6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出自宋朝诗人李贺的古诗词作品《雁门太守行》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