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2 08:26

  “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出自唐朝诗人张谓的古诗作品《同王徵君湘中有怀》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
  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
  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
  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
  【注释】
  ①王徵君:姓王的徵君,名不详。徵君,对不接受朝廷征聘做官的隐士的尊称。
  ②书帙:书卷。《说文》:帙,书衣也。
  ③偏宜:只适宜。
  ④京洛:京城长安和洛阳。
  【翻译】
  八月洞庭湖是一派秋色,潇水和湘水缓缓北流入洞庭。不能回家乡,只能在万里之外做返家之梦。离家远游之客五更梦醒,更加寂寞忧愁。不用打开书套,只想登上酒楼。我的朋友都在长安和洛阳,什么时候能和他们一起畅游。
  【鉴赏】
  张谓的诗,不事刻意经营,常常浅白得有如说话,然而感情真挚,自然蕴藉,如这首诗,就具有一种淡妆的美。
  开篇一联即扣紧题意。“八月洞庭秋”,对景兴起,着重在点明时间:“潇湘水北流”,抒写眼前所见的空间景物,表面上没有惊人之语,却包孕了丰富的感情内涵:秋天本是令人善感多怀的季候,何况是家乡在北方的诗人面对洞庭之秋。湘江北去本是客观的自然现象,但多感的诗人联想到自己还不如江水,久久地滞留南方。
  因此,这两句是写景,也是抒情,引发了下面的怀人念远之意。颔联直抒胸臆,不事雕琢,然而却时间与空间交感,对仗工整而自然。“万里梦”,点空间,魂飞万里,极言乡关京国之遥远,此为虚写:“五更愁”,点时间,竟夕萦愁,极言客居他乡时忆念之殷深,此为实写。
  颈联宕开一笔,以正反夹写的句式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愁情:翻开爱读的书籍已然无法自慰,登酒楼而醉饮或者可以忘忧。这些含意诗人并没有明白道出,但却使人于言外感知。同时,诗人连用了“不用”、“偏宜”这种具有否定与肯定意义的虚字斡旋其间,不仅使人情意态表达得更为深婉有致,而且使篇章开合动宕,令句法灵妙流动。登楼把酒,应该有友朋相对才是,然而现在却是诗人把酒独酌,即使是“上酒楼”,也无法解脱天涯寂寞之感,也无法了结一个“愁”字。
  于是,结联就逼出“有怀”的正意,把自己的愁情写足写透。在章法上,“京洛满”和“水北流”相照,“同游”与“为客”相应,首尾环合,结体绵密。从全诗来看,没有秾丽的词藻和过多的渲染,信笔写来,皆成妙谛,流水行云,悠然隽永。
  淡妆之美是诗美的一种。平易中见深远,朴素中见高华,它虽然不一定是诗美中的极致,但却是并不容易达到的美的境界,所以北宋诗人梅圣俞说:“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读邵不疑学士诗卷》)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清雅中有风骨,素淡中出情韵,张谓这首诗,就是这方面的成功之作。


相关阅读
1 不说风霜苦,三冬一草衣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不说风霜苦,三冬一草衣出自唐朝诗人杜荀鹤的古诗作品《溪居叟》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溪翁居静处,溪鸟入门飞。 早起钓鱼去,夜深乘月归。 见君无事老,觉我有求非。 不说风 【查看全文】

2 古道西风瘦马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古道西风瘦马出自元代诗人马致远的古诗作品《天净沙秋思》第三句,其全文如下: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注释】 1、古道:已经 【查看全文】

3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出自唐朝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 【查看全文】

4 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_道德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绝圣弃智①,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②以 【查看全文】

5 放意乐余年,逞恤身后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放意乐余年,逞恤身后虑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作品《咏二疏大象转四时》,其古诗全文如下: 大象转四时,功成者自去。 借问衰周来,几人得其趣。 游目汉廷中,二疏复此举。 高啸 【查看全文】

6 斜月横,疏星炯,不道秋宵真永。声缓缓,滴泠泠,双眸未易扃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斜月横,疏星炯,不道秋宵真永。声缓缓,滴泠泠,双眸未易扃出自清朝诗人王夫之的作品《更漏子斜月横》,其古诗全文如下: 斜月横,疏星炯,不道秋宵真永。声缓缓,滴泠泠,双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