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2 08:33

  “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出自唐朝诗人张巡的古诗词作品《守睢阳作》第七八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接战春来苦,孤城日渐危。
  合围侔月晕,分守若鱼丽。
  屡厌黄尘起,时将白羽挥。
  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
  忠信应难敌,坚贞谅不移。
  无人报天子,心计欲何施。
  【注释】
  1、裹疮:指包扎伤口
  2、饮血:指浴血奋战
  3、陴:指城上有射孔的矮墙
  【翻译】
  守城军民同仇敌忾,多次击退了敌人的进攻,指挥官站在城头亲冒矢石,不时地挥动旗帜指挥军民作战。受伤的将士包扎好伤口,又重新回到了战场上,守城官兵浴血奋战,愈战愈勇。
  【鉴赏】
  “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二句,主要是为唐军广大将士雕像。“疮”字表示伤口决非新创,表明战事的艰苦卓绝,旧创未好又添新伤,“裹”字表明了将士不顾伤痛,带伤苦战。一个“犹”字,出神入化,成功地体现了将士奋战到底的坚强毅力。“饮血”者是指重伤员,战伤痛得他们流下眼泪,但听到战斗警报,他们同样拼尽全力爬上城头矮墙,竭尽全力防守。据《通鉴·唐纪三十五》记载,至德二年七月,“诸军馈救不至,士卒消耗至一千六百人,皆饥病不堪斗,遂为贼所围,张巡乃修守具以拒之。”《通鉴·唐纪事三十六》记载,同年冬十月,“城中食尽,议弃城东走。张巡、许远谋,以为睢阳江淮之保障,若弃之去,贼必乘胜长驱,是无江淮也。”为了保卫睢阳,守城兵士把可以吃的东西都吃光了。最后被迫罗雀、掘鼠、杀马。
  最后两句“无人报天子,心计欲何施”,是诗人在绝境中的感叹之辞,在孤城将陷、人将殉国之际,诗人感到自己死而无怨,遗憾的只是自己振兴国家的许多想法、建议将“无人报天子”,从而也就无法实施“心计”。这最后的一笔使全诗感情达到高潮,说明诗人不但是一位视死如归的民族英雄形象,也是一位“位卑未敢忘忧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贤臣良辅的形象。


相关阅读
1 去岁曾经此县城,县民无口不冤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去岁曾经此县城,县民无口不冤声出自唐朝诗人杜荀鹤的古诗作品《再经胡城县》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去岁曾经此县城,县民无口不冤声。 今来县宰加朱绂,便是生灵血染成。 【注 【查看全文】

2 胜景不易遇,入门神顿清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胜景不易遇,入门神顿清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题精舍寺胜景不易遇》,其古诗全文如下: 胜景不易遇,入门神顿清。 房房占山色,处处分泉声。 诗思竹间得,道心松下生。 何时 【查看全文】

3 浅酒欲邀谁劝,深情惟有君知。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浅酒欲邀谁劝,深情惟有君知。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出自宋朝诗人晏几道的作品《临江仙身外闲愁空满》,其古诗全文如下: 身外闲愁空满,眼中欢事常稀。明年 【查看全文】

4 梦入家门上沙渚,天河落处长洲路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梦入家门上沙渚,天河落处长洲路出自唐朝诗人李贺的作品《宫娃歌蜡光高悬照纱空》,其古诗全文如下: 蜡光高悬照纱空,花房夜捣红守宫。 象口吹香毾覴暖,七星挂城闻漏板。 寒入 【查看全文】

5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出自唐朝诗人卢梅坡的古诗作品《雪梅》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注释】 【查看全文】

6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秋兴蓬莱宫阙对南山》,其古诗全文如下: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