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2 08:44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古诗作品《金谷园》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注释】
  ⑴金谷园:金谷本地名,在河南洛阳市西北,西晋卫尉石崇筑园于此,园极奢丽。
  ⑵香尘:沉香之末。石崇为教练家中舞妓步法,以沉香屑铺象牙床上,使她们践踏,无迹者赐以珍珠。
  ⑶流水无情:流水一去不回,毫无情意。多用以比喻事物的发展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流水,指金谷水。
  ⑷坠楼人:谓石崇的爱妾绿珠。
  【翻译】
  繁华往事,已跟香尘一样飘荡无存;流水无情,野草却年年以碧绿迎春。啼鸟悲鸣,傍晚随着东风声声传来;落花纷纷,恰似那为石崇坠楼的绿珠美人。
  【鉴赏】
  金谷园故址在今河南洛阳西北,是西晋富豪石崇的别墅,繁荣华丽,极一时之盛。唐时园已荒废,成为供人凭吊的古迹。据《晋书。石崇传》记载:石崇有妓曰绿珠,美而艳。孙秀使人求之,不得,矫诏收崇。崇正宴于楼上,谓绿珠曰:“我今为尔得罪。”绿珠泣曰:“当效死于君前。”因自投于楼下而死。杜牧过金谷园,即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咏春吊古之作。
  面对荒园,首先浮现在诗人脑海的是,金谷园繁华的往事,随着芳香的尘屑消散无踪。“繁华事散逐香尘”这一句蕴藏了多少感慨。王嘉《拾遗记》谓:“石季伦(崇)屑沉水之香如尘末,布象床上,使所爱者践之,无迹者赐以真珠。”此即石崇当年奢靡生活之一斑。“香尘”细微飘忽,去之迅速而无影无踪。金谷园的繁华,石崇的豪富,绿珠的香消玉殒,亦如香尘飘去,云烟过眼,不过一时而已。正如苏东坡诗云:“事如**了无痕”。可叹乎?亦可悲乎?还是观赏废园中的景色吧:“流水无情草自春”。“流水”指东南流经金谷园的金水。不管人世间的沧桑,流水照样潺湲,春草依然碧绿,它们对人事的种种变迁,似乎毫无感触。这是写景,更是写情,尤其是“草自春”的“自”字,与杜甫《蜀相》中“映阶碧草自**”的“自”字用法相似。
  傍晚,正当诗人对着流水和春草遐想的时候,忽然东风送来鸟儿的叫声。春日鸟鸣,本是令人心旷神怡的赏心乐事。但是此时—红日西斜,夜色将临;此地—荒芜的名园,再加上傍晚时分略带凉意的春风,在沉溺于吊古之情的诗人耳中,鸟鸣就显得凄哀悲切,如怨如慕,仿佛在表露今昔之感。日暮、东风、啼鸟,本是春天的一般景象,着一“怨”字,就蒙上了一层凄凉感伤的色彩。此时此刻,一片片惹人感伤的落花又映入诗人的眼帘。诗人把特定地点(金谷园)落花飘然下坠的形象,与曾在此处发生过的绿珠坠楼而死联想到一起,寄寓了无限情思。一个“犹”字渗透着诗人多少追念、怜惜之情!绿珠,作为权贵们的玩物,她为石崇而死是毫无价值的,但她的不能自主的命运不是同落花一样令人可怜么?诗人的这一联想,不仅是“坠楼”与“落花”外观上有可比之处,而且揭示了绿珠这个人和“花”在命运上有相通之处。比喻贴切自然,意味隽永。
  一般怀古抒情的绝句,都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这首诗则是句句写景,景中寓情,四句蝉联而下,浑然一体。


相关阅读
1 大海龙宫无限地,诸天雁塔几多层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大海龙宫无限地,诸天雁塔几多层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作品《题白石莲花寄楚公》,其古诗全文如下: 白石莲花谁所共,六时长捧佛前灯。 空庭苔藓饶霜露,时梦西山老病僧。 大海龙 【查看全文】

2 轻爱别,旧相知。断肠青冢几斜晖。断红一任风吹起,结习空时不点衣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轻爱别,旧相知。断肠青冢几斜晖。断红一任风吹起,结习空时不点衣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思佳客钗燕拢云睡起时》,其古诗全文如下: 钗燕拢云睡起时。隔墙折得杏花枝。青 【查看全文】

3 无人争晓渡,残月下寒沙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无人争晓渡,残月下寒沙出自唐朝诗人钱珝的作品《江行无题兵火有余烬》,其古诗全文如下: 兵火有余烬,贫村才数家。 无人争晓渡,残月下寒沙。 【注释】 ⑴江行无题:钱珝的《 【查看全文】

4 衾凤冷,枕鸳孤,愁肠待酒舒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衾凤冷,枕鸳孤,愁肠待酒舒出自宋朝诗人晏几道的作品《阮郎归旧香残粉似当初》,其古诗全文如下: 旧香残粉似当初,人情恨不如。一春犹有数行书,秋来书更疏。 衾凤冷,枕鸳孤 【查看全文】

5 春语莺迷翠柳。烟隔断、晴波远岫。寒压重帘幔拕绣。袖炉香,倩东风,与吹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春语莺迷翠柳。烟隔断、晴波远岫。寒压重帘幔拕绣。袖炉香,倩东风,与吹透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夜游宫春语莺迷翠柳》,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语莺迷翠柳。烟隔断、晴波远 【查看全文】

6 江干远树浮,天末孤烟起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江干远树浮,天末孤烟起出自南北朝诗人范云的作品《之零陵郡次新亭》,其古诗全文如下: 江干远树浮,天末孤烟起。 江天自如合,烟树还相似。 沧流未可源,高帆去何已。 【注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