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2 08:45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古诗作品《秋夜曲》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注释】
  秋夜曲:属乐府《杂曲歌辞》,是一首宛转含蓄的闺怨诗
  桂魄:即月亮。相传月中有桂树,又月初生时的微光曰魄,故称初生之月为桂魄
  轻罗:轻盈的丝织品,宜做夏装,在此代指夏装
  已薄:已觉单薄
  筝:拨弦乐器,十三弦
  殷勤弄:频频弹拨
  空房:谓独宿无伴
  【翻译】
  月亮初升时秋露已经稀微,身着单薄的罗衣并未更换别的衣裳。漫漫长夜满怀深情地银筝拨动,心中害怕独守空房,不忍进屋睡觉。
  【赏析】
  首句点明时间,夜幕初临,月充刚刚从东方升起,秋露虽生,却还微薄稀少,说明天气已经凉爽,但还不觉寒冷,给人一种清凉之感,烘托出女主人公清冷孤寂的心情。这与下面一句正好相互呼应,由于天气已凉,所穿的轻盈细软的罗衣,已感到单薄了。但还不觉得寒冷难忍,所以还没更换衣服。字里间隐隐充溢出女主人公因秋凉需要更衣而思念远方丈夫的情愫。
  第三句写女主人公的弹筝行动,实际是以乐曲寄情。讲述女主人公一直在室外弹筝,从月亮初升一直到夜深,仍然在频频弹拨,丝毫没有回房的意思。实写女主人公迷恋弹筝,以至废寝忘餐。实则醉翁之意不在酒,她并不是因为爱弹筝爱得入迷才这样,而是“心怯空房不忍归”,以揭穿了女主人公内心处的秘密。
  末句以巧妙的构思和奇特的表现方法,通过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展示了她独守空房的哀怨。写女主人公在深深思念着远出的丈夫,夜不能寐,不愿独守空房,只有借弹筝来排遣凄凉寂寞的情怀。房空,心更空虚,其情悲切。
  此诗前两句是写景,写得颇为悠闲,秋夜微凉,景物凄清;诗人描写了一种清冷的景象,以此为“背景”,再写女主人公的“衣着”,以衬托其孤寂。末两句是写情,主人公寂寞难寝,殷勤弄筝,接写“弹筝”的行动,似迷恋乐曲,实际上以乐曲寄情。末句画龙点睛,通过正面抒情,对思妇的心理活动,进行了生动深刻的刻划,顿觉无限幽怨之情跃然于纸上。
  此诗语极委婉,情极细腻,把儿女羞涩的情感遮掩得严严实实。诗人借用女主人公心理活动来展示其独守空房的哀怨,曲尽其妙;代写思妇心境,抒发内心空虚的痛苦,更显深刻细腻生动,流露出女主人公独守空房、思念丈夫的怨情,表现出诗人诗艺的功力。


相关阅读
1 晚云收。正柳塘、烟雨初休。燕子未归,恻恻轻寒如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晚云收。正柳塘、烟雨初休。燕子未归,恻恻轻寒如秋出自宋朝诗人黄庭坚的作品《梦扬州晚云收》,其古诗全文如下: 晚云收。正柳塘、烟雨初休。燕子未归,恻恻轻寒如秋。小阑外 【查看全文】

2 窗迥侵灯冷,庭虚近水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窗迥侵灯冷,庭虚近水闻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微雨》,其古诗全文如下: 初随林霭动,稍共夜凉分。 窗迥侵灯冷,庭虚近水闻。 【注释】 ⑴林霭:林中的云气。霭,雾气。唐 【查看全文】

3 马嘶残雨春芜湿,倚门立,寄语薄情郎:粉香和泪泣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马嘶残雨春芜湿,倚门立,寄语薄情郎:粉香和泪泣出自唐朝诗人牛峤的作品《望江怨东风急》,其古诗全文如下: 东风急,惜别花时手频执,罗帷愁独入。马嘶残雨春芜湿,倚门立, 【查看全文】

4 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出自唐朝诗人李唐的古诗作品《题画》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 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 【注释】 ① 【查看全文】

5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出自宋朝诗人杨万里的作品《野菊未与骚人当糗粮》,其古诗全文如下: 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 【查看全文】

6 因思杜陵梦,凫燕满回塘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因思杜陵梦,凫燕满回塘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的古诗作品《商山早行》的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