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2 09:03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出自唐朝诗人柳永的古诗作品《八声甘州》第一段,其古诗全文如下: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注释】
  1、是处:到处
  2、红衰翠减:花朵调零,绿叶枯萎。李商隐《赠荷花》的“此荷此叶常相映,红衰翠减愁煞人”句
  3、苒苒(rǎnrǎn):渐渐地
  4、物华休:美好的景致已不复存在
  【解说】
  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凄凉的霜风逐渐地迫近,关隘、山河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楼上。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只有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鉴赏】
  自“渐霜风”句起,以一个“渐”字,领起四言三句十二字。“渐”字承上句而言,当此清秋复经雨涤,于是时光景物,遂又生一番变化。这样词人用一“渐”字,神态毕备。秋已更深,雨洗暮空,乃觉凉风忽至,其气凄然而遒劲,直令衣单之游子,有不可禁当之势。一“紧”字,又用上声,气氛声韵写尽悲秋之气。再下一“冷”字,上声,层层逼紧。而“凄紧”、“冷落”,又皆双声叠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量,紧接一句“残照当楼”,境界全出。这一句精彩处在“当楼”二字,似全宇宙悲秋之气一起袭来。
  “不忍”句点明背景是登高临远,云“不忍”,又多一番曲折、多一番情致。至此,词以写景为主,情寓景中。但下片妙处在于词人善于推已及人,本是自己登远眺,却偏想故园之闺中人,应也是登楼望远,伫盼游子归来。“误几回”三字更觉灵动。结句篇末点题。“倚阑干”,与“对”,与“当楼”,与“登高临远”,与“望”,与“叹”,与“想”,都相关联、相辉映。词中登高远眺之景,皆为“倚闺”时所见;思归之情又是从“凝愁”中生发;而“争知我”三字化实为虚,使思归之苦,怀人之情表达更为曲折动人。


相关阅读
1 知荣知辱牢缄口,谁是谁非暗点头。诗书丛里淹留。闲袖手,贫煞也风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知荣知辱牢缄口,谁是谁非暗点头。诗书丛里淹留。闲袖手,贫煞也风流出自元朝诗人白朴的作品《阳春曲知几》,其古诗全文如下: 知荣知辱牢缄口,谁是谁非暗点头。诗书丛里淹留 【查看全文】

2 深院下帘人昼寝,红蔷薇架碧芭蕉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深院下帘人昼寝,红蔷薇架碧芭蕉出自唐朝诗人韩偓的作品《深院》,其古诗全文如下: 鹅儿唼喋栀黄嘴,凤子轻盈腻粉腰。 深院下帘人昼寝,红蔷薇架碧芭蕉。 【注释】 (1)鹅儿: 【查看全文】

3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出自唐朝诗人张若虚的古诗作品《春江花月夜》,其全文如下: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 【查看全文】

4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出自宋朝诗人翁卷的古诗词作品《乡村四月》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注释 【查看全文】

5 春恨十常八九,忍轻孤、芳醪经口。那知自是,桃花结子,不因春瘦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春恨十常八九,忍轻孤、芳醪经口。那知自是,桃花结子,不因春瘦出自宋朝诗人晁补之的作品《水龙吟次韵林圣予惜春》,其古诗全文如下: 问春何苦勿勿,带风伴雨如驰骤。幽葩细 【查看全文】

6 念之动中怀,及辰为兹游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念之动中怀,及辰为兹游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作品《游斜川开岁倏五日》,其古诗全文如下: 开岁倏五日,吾生行归休。 念之动中怀,及辰为兹游。 气和天惟澄,班坐依远流。 弱湍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