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古诗作品《齐安郡中偶题》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注释】
1、无
【解说】
诗人既在写景之时“随物以宛转”,刻画入微地曲尽风荷的形态、动态;又在感物之际“与心而徘徊”,别有所会地写出风荷的神态、情态。当然,风荷原本无情,不应有恨。风荷之恨是从诗人的心目中呈现的。
【鉴赏】
诗的首句“两竿落日溪桥上”,点明时间和地点。时间是“两竿落日”,则既非在红日高照之下,也非在暮色苍茫之中。在读者眼前展开的这幅画中的光线和亮度是柔和宜目的。地点是“溪桥上”,则说明诗人行吟之际,既非漫步岸边,也非泛舟溪面,这为后三句远眺岸上柳影、俯视水上绿荷定了方位。
诗的次句“半缕轻烟柳影中”,写从溪桥上所见的岸柳含烟之景。诗人的观察极其细微,用词也极其精确。这一句中的“半缕轻烟”与上句中的“两竿落日”,不仅在字面上属对工整,而且在理路上有其内在联系。正因日已西斜,望中的岸柳才会含烟;又因落日究竟还有两竿之高,就不可能是朦胧弥漫的一片浓烟,只可能是若有若无的“半缕轻烟”;而且,这“半缕轻烟”不可能浮现在日光照到之处,只可能飘荡在“柳影”笼罩之中。
这前两句诗纯写景物,但从诗人所选中的落日、烟柳之景,令人感到:画面的景色不是那么明快,而是略带暗淡的;诗篇的情调不是那么开朗,而是略带感伤的。这是为引逗出下半首的绿荷之“恨”而安排的合色的环境气氛。
诗的三、四两句“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写从溪桥上所见的荷叶受风之状。这两句诗,除以问语“多少”两字领起,使诗句呈现与所写内容相表里的风神摇曳之美外,上句用“相倚”两字托出了青盖亭亭、簇拥在水面上的形态,而下句则在“回首”前用了“一时”两字,传神入妙地摄取了阵风吹来、满溪荷叶随风翻转这一刹那间的动态。在古典诗词中,可以摘举不少写风荷的句子,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是周邦彦《苏幕遮》词“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几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赞这几句词是“真能得荷之神理者”。而如果只取其一点来比较,应当说,杜牧的这两句诗把风荷的形态写得更为飞动,不仅笔下传神,而且字里含情。
诗人把自己的感情贯注到无生命的风荷之中,带着自己感情色彩去看风荷“相倚”、“回首”之状,觉得它们似若有情,心怀恨事,因而把对外界物态的描摹与自我内情的表露,不期而然地融合为一。这里,表面写的是绿荷之恨,实则物中见我,写的是诗人之恨。
南唐中主李璟有首《摊破浣溪沙》词,下半阕换头两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历来为人所传诵。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却认为,这两句不如它的上半阕开头两句“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并赞赏其“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而原词接下来还有两句是:“还与韶光共顦顇,不堪看。”这几句词以及王国维的赞语,正可以作杜牧这两句诗的注脚。联系杜牧的遭遇来看,其所表现的就是这样一种芳时不再、美人迟暮之恨。杜牧是一个有政治抱负和主张的人,而不幸生在唐王朝的没落时期,平生志事,百无一酬,这时又受到排挤,出为外官,怀着壮志难酬的隐痛,所以在他的眼底、笔下,连眼前无情的绿荷,也仿佛充满哀愁了。
从君致独乐,延年寿千秋出自东汉诗人甄宓的作品《塘上行》,其古诗全文如下: 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 傍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 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 念君去我时,独愁 【查看全文】
2 古苔泪锁霜千点,苍华人共老。料浅雪、黄昏驿路,飞香遗冻草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古苔泪锁霜千点,苍华人共老。料浅雪、黄昏驿路,飞香遗冻草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花犯谢黄复庵除夜寄古梅枝》,其古诗全文如下: 剪横枝,清溪分影,翛然镜空晓。小窗春 【查看全文】
3 有司临郡县,刑法竞欲施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有司临郡县,刑法竞欲施出自唐朝诗人元结的作品《舂陵行》,其古诗全文如下: 军国多所需,切责在有司。 有司临郡县,刑法竞欲施。 供给岂不忧?征敛又可悲。 州小经乱亡,遗人 【查看全文】
4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出自唐朝诗人綦毋潜的古诗作品《春泛若耶溪》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 【查看全文】
5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出自唐朝诗人张九龄的古诗作品《感遇其一》第九十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矫矫珍木颠,得无金丸惧。 【查看全文】
6 道由白云尽,春与清溪长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道由白云尽,春与清溪长出自唐朝诗人刘脊虚的古诗作品《阙题》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道由白云尽,春与清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