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出自唐朝诗人郑谷的古诗作品《淮上与友人别》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注释】
1、风笛:风中传来的笛声
2、离亭:驿亭。亭是古代路旁供人休息的地方,人们常在此送别,所以称为“离亭”
3、潇湘(xiāo xiāng):指今湖南一带
4、秦:指当时的都城长安。在今陕西境内
【解说】
扬子江的岸边杨柳依依,那乱飞的柳絮,愁坏了渡江的游子。晚风阵阵,从驿亭里飘来几声笛声,我们就要离别了,你要去潇水和湘水流经的城镇,而我要去京城长安。
【鉴赏】
晚唐绝句自杜牧、李商隐以后,单纯议论之风渐炽,抒情性、形象性和音乐性都大为减弱。而郑谷的这首七言绝句则仍然保持了长于抒情、富于风韵的特点。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一、二两句即景抒情,点醒别离,写得潇洒不着力,读来别具一种天然的风韵。画面很疏朗,淡淡几笔,像一幅清新秀雅的水墨画。景中寓情,富于含蕴。依依袅袅的柳丝,牵曳着彼此依依惜别的深情,唤起一种“柳丝长,玉骢难系”的伤离意绪;蒙蒙飘荡的杨花,惹动着双方缭乱不宁的离绪,勾起天涯羁旅的漂泊之感。美好的江头柳色,宜人春光,在这里恰恰成了离情别绪的触媒,所以说“愁杀渡江人”。诗人用淡墨点染景色,用重笔抒写愁绪,初看似不甚协调,细味方感到二者的和谐统一。两句中“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等同音字的有意重复,构成了一种既轻爽流利,又回环往复,富于情韵美的风调,使人读来既感到感情的深永,又不显得过于沉重与伤感。次句虽单提“渡江人”,但彼此羁旅漂泊,南北乖离,君愁吾亦愁,原是不言自明的。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三、四两句,从江头景色收转到离亭别宴,正面抒写握别时情景。驿亭宴别,酒酣情浓,席间吹奏起了凄清怨慕的笛曲。即景抒情,所奏的也许正是象征着别离的《折杨柳》。这笛声正倾诉出彼此的离衷,使两位即将分手的友人耳接神驰,默默相对,思绪萦绕,随风远扬。离笛声中,天色仿佛不知不觉地暗了下来,握别的时间到了。两位朋友在沉沉暮霭中互道珍重,各奔前程——“君向潇湘我向秦”。诗到这里,突然停止,富有韵味。
这首诗有一个别开生面和富于情韵的结尾,使得它受到较高的评价。表面上看,末句只是交待各自行程的叙述语,既乏寓情于景的描写,也无一唱三叹的抒情,实际上诗的深长韵味恰恰就蕴含在这貌似朴直的不结之结当中。由于前面已通过江头春色、杨花柳丝、离亭宴饯、风笛暮霭等一系列物象情景对离情进行反复渲染,结句的截然而止,在反激与对照中愈益显出其内涵的丰富。临歧握别的黯然伤魂,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乃至漫长旅程中的无边寂寞,都在这不言中得到充分的表达。“君”“我”对举,“向”字重叠,更使得这句诗增添了咏叹的情味。
“杨花”“风笛”“离亭”“杨柳”这些景物不仅将离别的气氛渲染得哀伤、凄凉,而且表现出了诗人的依依不舍与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这首诗通过江头春色、杨花柳丝、离亭宴饯、风笛暮霭等一系列物象情景对离情进行反复渲染,使得临歧握别的黯然伤魂,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乃至漫长旅程中的无边寂寞得到充分地表达。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出自宋朝诗人岳飞的古诗词作品《满江红怒发冲冠》的第一段,其全文如下: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 【查看全文】
2 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谢公亭》,其古诗全文如下: 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 今古一相接,长歌 【查看全文】
3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无题八岁偷照镜》,其古诗全文如下: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 十四藏 【查看全文】
4 富贵非所愿,与人驻颜光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富贵非所愿,与人驻颜光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短歌行》,其古诗全文如下: 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 苍穹浩茫茫,万劫太极长。 麻姑垂两鬓,一半已成霜。 天公见玉女,大笑 【查看全文】
5 考槃在阿,硕人之薖。独寐寤歌,永矢弗过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考槃在阿,硕人之薖。独寐寤歌,永矢弗过出自于诗经作品《考槃》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考槃在涧,硕人之宽。独寐寤言,永矢弗谖。 考槃在阿,硕人之薖。独寐寤歌,永矢弗过。 【查看全文】
6 庾信愁如许。为谁都著眉端聚。独立东风弹泪眼,寄烟波东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庾信愁如许。为谁都著眉端聚。独立东风弹泪眼,寄烟波东去出自宋朝诗人袁去华的作品《安公子弱柳丝千缕》,其古诗全文如下: 弱柳丝千缕。嫩黄匀遍鸦啼处。寒入罗衣春尚浅,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