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2 09:10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出自唐朝诗人张先的古诗作品《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注释】
  1、乙卯:指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
  2、吴兴:即今浙江湖州市。
  3、寒食:即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二日,古人常在此节日扫墓、春游。
  4、舴艋(zé měng):形状如蚱蜢似的小船。
  5、吴儿:吴地的青少年。
  6、竞:指赛龙舟。
  7、笋柱:竹竿做的柱子。
  8、并:并排。
  9、拾翠:古代春游。妇女们常采集百草,叫做拾翠。
  10、秀野:景色秀丽的郊野。
  11、踏青:寒食、清明时出游郊野。
  【翻译】
  吴地的青少年在江上竞赛着小龙船,游春少女们成对地荡着竹秋千。有的在水边采集花草天晚依旧留连。秀美郊野上踏青的人往来牵如蚁线。
  【赏析】
  此词题为“乙卯吴兴寒食”,既是一幅寒食节日的风俗画,又是一曲耄耋者恬静的夕阳颂。词的上片极写节日的欢乐,下片写欢乐后的幽静。上片从一旁观老翁的眼中写出热闹景象,热闹的景象中仍含有宁静的心情;下片幽静的月色下特意写了柳絮暗飘,亦可谓静中有动。
  开篇写的是吴中健儿驾舞龙舟,水面飞驶竞渡的壮观场面。舴艋是江南水乡常见的一种形体扁窄的轻便小舟,饰以龙头,就是乡民为节日临时装置的简易龙舟,虽无锦缆雕纹,却富乡土特色。着一“竞”字既写出了划桨人的矫健和船行的轻疾,又可以想见夹岸助兴的喧天锣鼓和争相观看的男女老少。
  寒食是古代女子的一个节日,这一天姑娘们特别高兴,她们可以放下女红,走出闺房,双双对对,打着秋千,尽兴游乐。“笋柱秋千游女并”句便说游女荡秋千。“笋柱”指竹制的秋千架。三、四句用一联工整的对句描写姑娘们拾翠、游人们踏青,乐而忘返的情景。“芳洲”、“秀野”使人想见郊野草木竞秀、春光明媚的诱人景色。“拾翠”原指采拾翠鸟的羽毛,语出曹植《洛神赋》“或采明珠,或拾翠羽”,后亦泛指妇女水边野外游春之事。“踏青”即春天出城到郊外游览。古代诗词中常以踏青和拾翠并提,如吴融《闲居有作》:“踏青堤上烟多绿,拾翠江边月更明”。这一联泛写寒食游春的活动,与前面赛龙舟、打秋千相配合,有点有面,主次分明。词之上片着重写人事,通过热闹的场景,描写春光的美好和游人的欢乐。


相关阅读
1 鸡鸭成群晚不收,桑麻长过屋山头。有何不可吾方羡,要底都无饱便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鸡鸭成群晚不收,桑麻长过屋山头。有何不可吾方羡,要底都无饱便休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鹧鸪天戏题村舍》,其古诗全文如下: 鸡鸭成群晚不收,桑麻长过屋山头。有何不可 【查看全文】

2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古诗作品《长恨歌》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 【查看全文】

3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出自唐朝诗人张栻的作品《立春偶成》,其古诗全文如下: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注释】 1、律回 【查看全文】

4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出自鲁迅的古诗词作品《自嘲》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 【查看全文】

5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出自宋朝诗人文天祥的古诗作品《正气歌》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 【查看全文】

6 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哭宣城善酿纪叟》,其古诗全文如下: 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 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 【注释】 ⑴宣城:在今安徽省东南。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