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秋下荆门》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
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
【注释】
⑴荆门: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隔江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⑵空:指树枝叶落已尽。
⑶布帆无恙:运用《晋书·顾恺之传》的典故:顾恺之从他上司荆州刺史殷仲堪那里借到布帆,驶船回家,行至破冢,遭大风,他写信给殷仲堪,说:“行人安稳,布帆无恙。”此处表示旅途平安。
⑷鲈鱼鲙:运用《世说新语·识鉴》的典故:西晋吴人张翰在洛阳做官时,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菰菜、鲈鱼鲙的美味,遂辞官回乡。
⑸剡中:指今浙江省嵊州市一带。《广博物志》:“剡中多名山,可以避灾。”
【翻译】
秋霜落在荆门,树叶零落,由于山空使得江面也很开阔,秋风也为我送行,使我的旅途平安。这次远离家乡游历,不是为了口舌之贪,而是为了游览名山大川,因此才想去剡中这个地方。
【鉴赏】
荆门山战国时为楚国的西方门户,乘船东下过荆门,就意味着告别了巴山蜀水。这首诗写于诗人第一次出蜀远游时。对锦绣前程的憧憬,对新奇而美好的世界的幻想,使他战胜了对峨眉山月的依恋,去热烈地追求理想中的未来。诗中洋溢着积极而浪漫的热情。
第一句是写景,同时点出题中的“秋”和“荆门”。荆门山原是林木森森,绿叶满山,然而诗人到来时,却是秋来霜下,木叶零落,眼前一空。由于山空,江面也显得更为开阔。这个“空”字非常形象地描绘出山明水净、天地清肃的景象,寥廓高朗,而无萧瑟衰飒之感。
第二句“布帆无恙挂秋风”,承上句“江”字,并暗点题中“下”字。东晋大画家顾恺之为荆州刺史殷仲堪幕府的参军,曾告假乘舟东下,仲堪特地把布帆借给他,途中遇大风,顾恺之写信给殷仲堪说:“行人安稳,布帆无恙。”这里借用了“布帆无恙”这一典故,不仅说明诗人旅途平安,更有一帆风顺、天助人愿的意味。这种秋风万里送行舟的景象,生动地写出了诗人无比乐观欣慰的心情。
前人有诗:“张翰江东去,正值秋风时。”这首诗的第三句,就是由第二句中的“秋风”连及而来的。据说西晋时吴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而想到故乡的莼羹、鲈鱼鲙,说:“人生贵得适志耳,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于是回到了故乡。李白此行正值秋天,船又是向着长江下游驶行,这便使他联想到张翰的故事,不过他声明“此行不为鲈鱼鲙”,此行目的与张翰不同,他自己是远离家乡。这样反跌一笔,不但使诗变得起伏跌宕,而且急呼下文“自爱名山入剡中”。剡中,今浙江嵊州,境内多名山佳水。句中“自”字,与上一句中“不为”相呼应,两句紧相连贯,增强了感情色彩。
古人曾说过:“诗人之言,不足为实也。”那意思大概就是说诗具有凝炼、概括、夸张、含蓄等特色,诗中语言的含意,往往不能就字面讲“实”、讲死,所以说写诗的人也应该“不以辞害意”。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如果只理解为诗人在表白“此行”的目的,不是为了吴地的美味佳肴,而是要去欣赏剡中的名山,那就未免太表面了,太“实”了。李白“入剡中”,是若干年以后的事。读者要知道它的含意到底是什么,还得回到诗的第三句。
相关阅读
1 眉共春山争秀。可怜长皱。莫将清泪湿花枝,恐花也、如人瘦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眉共春山争秀。可怜长皱。莫将清泪湿花枝,恐花也、如人瘦出自宋朝诗人周邦彦的作品《一落索眉共春山争秀》,其古诗全文如下: 眉共春山争秀。可怜长皱。莫将清泪湿花枝,恐花 【查看全文】
2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古诗词作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第五句,其全文如下: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 【查看全文】
3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古诗作品《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 【查看全文】
4 万灶貔貅,便直欲、扫清关洛。长淮路、夜亭警燧,晓营吹角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万灶貔貅,便直欲、扫清关洛。长淮路、夜亭警燧,晓营吹角出自宋朝诗人黄机的作品《满江红万灶貔貅》,其古诗全文如下: 万灶貔貅,便直欲、扫清关洛。长淮路、夜亭警燧,晓营 【查看全文】
5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出自唐朝诗人崔曙的古诗作品《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 【查看全文】
6 人语驿边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人语驿边桥出自唐朝诗人皇甫松的古诗作品《梦江南》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 人语驿边桥。 【注释】 1、无 【翻译】 更深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