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2 09:19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出自唐朝诗人韦庄的古诗词作品《章台夜思》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
  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注释】
  ⑴章台:即章华台,宫名,故址在今陕西长安。在今湖北省监利县西北。《左传·昭公七年》:“楚子城(筑)章华之台。”
  ⑵瑟:古代弦乐器。多为二十五弦。弦乐器,这里指乐声。清瑟,即凄清的瑟声。遥夜:长夜。
  ⑶楚角:楚地吹的号角。其声悲凉。
  ⑷下:落下。
  ⑸芳草:这里指春光。已云暮:已经晚暮了,指春光快要消歇了。云:助词,有“又”义。
  ⑹殊:竟,尚。
  ⑺乡书:指家书,家信。不可寄:是说无法寄。
  ⑻雁又南回:因雁是候鸟,秋天从此南来,春天又飞往北方。古时有雁足寄书的传说,事书《汉书·苏武传》。
  【翻译】
  清怨的瑟音响起在迥远的夜空,萦绕着弦索,似可闻风声悲啊雨声哀。孤灯相对,偏又闻楚地悲凄的画角;残月一钩,渐渐坠落在楚王行宫章华台。芳草渐黄啊岁时渐晚,旧日的相知,你究竟为何还未来。写就了乡书,我不知向何处寄送;只见那行秋雁,又开始南回。
  【赏析】
  这首五言律诗是怀人思乡之作,大概是寄给越中家属的。
  首联借清瑟以写怀。泠泠二十五弦,每一发声,恰似凄风苦雨,绕弦杂沓而来。长夜漫漫,枯坐一室的诗人谛听着这样凄神寒骨的音乐,必会倍感哀怨。瑟是古代的一种弹拨乐器,其声悲怨。相传“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汉书·郊祀志》)。古诗中,瑟是一个常见意象。多与别离之悲相联系。如钱起《归雁》“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是说瑟的音乐魅力使雁不胜清怨飞来了。古代别离、行旅、闺怨、边塞诗中,“瑟”与“雁”这两个意象,常常连带着出现。瑟曲中有《归雁操》,脱胎于湘灵鼓瑟之神话,即湘江女神为表达对死于苍梧的丈夫——舜的思念而鼓瑟。朱光潜先生说“写景必显,写情必隐”,这两句托伤情于瑟曲,此为隐;且诗人又用“怨”“哀”二字加以强调、凸显,使之为全篇定调。
  颔联以繁笔铺陈,用“孤灯”“楚角”“残月”“章台”等常见意象加以层层渲染,突出“夜思”之苦。上句是写诗人困守寓所,孤灯独坐,又听到苍凉悲切的“楚角”声,其内心当是很酸楚的。守城戍卒的思乡之曲极易勾起游子的乡愁。唐诗中,“角”与“雁”这两个意象亦常连带出现。如李涉《晚泊润州闻角》诗云“惊起暮天沙上雁,海门斜去两三行”,连江渚上的大雁都不忍闻此角声而惊飞,可见其声之凄恻。一样的,这一联竭力不提听者感受之如何,而径直以实景烘托——“残月下章台”,写一钩残月挂柳梢,那清幽、昏黄的光在地上筛下班驳的影子。诗人望月怀人,多么渴望能与亲人故旧团聚啊!残月未圆,更增几许凄凉。这一联对仗工稳,用词平易而有余味。“章台”是唐诗之通用意象,原为汉代京城长安街道名,街多柳树,唐时称为“章台柳”,以后章台成了“柳树”的代称。如李商隐《赠柳》:“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沈伯时《乐府指迷》说“炼句下语,最是紧要,如说桃,不可直说破桃,须用‘红雨’、‘刘郎’等字。如咏柳,不可直说破柳,须用‘章台’、‘灞岸’等字”,此说未免极端,但也说明隐喻是唐诗语言的一个鲜明特点。
  颈联点题,揭示所思的原因——“故人殊未来”。诗人用“芳草已云暮”起兴,衬托其守侯之苦。“云暮”,即“迟暮”之意。芳草绿了,又枯了;而故人依然久久未来,可见诗人的失落与怅惘。“芳草”亦是唐诗常见意象,多指代春天,或象征美好的青春等。韦庄诗常用“芳草”喻指美好时光之难永驻。如其《残花》诗云:“江头沉醉泥斜晖,却向花前痛哭归。惆怅一年春又去,碧云芳草两依依。”以碧云、芳草依依衬托美人迟暮,韶华不再。又如《台城》诗:“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乌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以江草依旧喻指沧海桑田、物是人非。“已”、“殊”两字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诗人内心望穿秋水而不得的失落。
  尾联承“故人”一句递进一层,揭出思乡之苦。“殊未来”,长期不知“故人”音讯,凶吉未卜,于是他想到了写家书;可是山长水远,“乡书不可寄”,这就更添几分悲苦。结句以景收绾。“秋雁又南回”,点出时当冷落的清秋节,每每看那结伴南飞的大雁,诗人内心就不禁情潮翻涌,秋思百结。着一“又”字,说明这样郁郁寡欢的日子,他已过了多年,可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他也无可奈何;这就将悲情推到了一个高潮。这两句意境,与李白的“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一样,空灵幽邈,含情无际。
  这首诗层次清晰,章法严密。前半写景,景中寓情;后半叙事,事中寄慨。而慨叹故人、故乡的久违。又是前半首所抒悲情的原因,前后联系紧密,浑成一体。


相关阅读
1 正是神都有事时,又来南国踏芳枝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正是神都有事时,又来南国踏芳枝出自当代诗人毛泽东的作品《有所思》,其古诗全文如下: 正是神都有事时,又来南国踏芳枝。 青松怒向苍天发,败叶纷随碧水驰。 一阵风雷惊世界, 【查看全文】

2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出自唐朝诗人贺铸的古诗作品《半死桐》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 【查看全文】

3 红香世界清凉国,行了南山却北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红香世界清凉国,行了南山却北山出自宋朝诗人杨万里的作品《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出得西湖月尚残》,其古诗全文如下: 出得西湖月尚残, 荷花荡里柳行间。 红香世界清凉国, 行了 【查看全文】

4 羔裘如膏,日出有曜。岂不尔思?中心是悼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羔裘如膏,日出有曜。岂不尔思?中心是悼出自于诗经作品《羔裘狐裘以朝》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羔裘逍遥,狐裘以朝。岂不尔思?劳心忉忉。 羔裘翱翔,狐裘在堂。岂不尔思?我心 【查看全文】

5 对酒莫相忘。似佳人、兼合明光。只忧长笛吹花落,除是宁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对酒莫相忘。似佳人、兼合明光。只忧长笛吹花落,除是宁王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占春芳红杏了》,其古诗全文如下: 红杏了,夭桃尽,独自占春芳。不比人间兰麝,自然透骨生 【查看全文】

6 红衣妆靓凉生渚。环碧斜阳旧时树。拈叶分题觞咏处。荀香犹在,庾愁何许,云冷西湖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红衣妆靓凉生渚。环碧斜阳旧时树。拈叶分题觞咏处。荀香犹在,庾愁何许,云冷西湖赋出自宋朝诗人李莱老的作品《青玉案题草窗词卷》,其古诗全文如下: 吟情老尽江南句。几千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