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2 09:28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出自唐朝诗人贺铸的古诗作品《半死桐》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注释】
  ⑷梧桐半死:枚乘《七发》中说,龙门有桐,其根半生半死(一说此桐为连理枝,其中一枝已亡,一枝犹在),斫以制琴,声音为天下之至悲,这里用来比拟丧偶之痛。清霜后:秋天,此指年老。
  ⑸“原上草”二句,形容人生短促,如草上露水易干。语出《薤露》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晞:干。
  ⑹旧栖:旧居,指生者所居处。新垅:新坟,指死者葬所。
  【翻译】
  原野上,绿草上的露珠刚刚被晒干。我流连于旧日同栖的居室,又徘徊于垄上的新坟。躺在空荡荡的床上,听着窗外的凄风苦雨,平添几多愁绪。今后还有谁再为我深夜挑灯缝补衣衫。
  【赏析】
  过片“原上草 ,露初晞“承上启下,亦比亦兴,既是对亡妻坟前景物的描写,又借露水哀叹妻子生命的短暂。同时这里也是用典,汉乐府丧歌《薤露》:“薤上露,何易晞!”用原草之露初晞暗指夫人的新殁,是为比,紧接上片,与“梧桐半死”共同构成“博喻”;同时,原草晞露又是荒郊坟场应有的景象,是为兴,有它寻夫先路,下文“新垅”二字的出现就不显得突兀。
  下片最后三句复用赋体。“旧栖新垅两依依。"因言“新垅”,顺势化用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其四“徘徊丘垅间,依依昔人居”诗意,牵出“旧栖”。居所依依,却天人永隔。下文即很自然地转入到自己“旧栖”中的长夜不眠之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夜间辗转难眠中,昔日妻子挑灯补衣的情景历历在目,却再难重见。这既是抒情最高潮,也是全词中最感人的两句。这两句,平实的细节与意象中表现妻子的贤慧,勤劳与恩爱,以及伉俪间的相濡以沫,一往情深,读来令人哀惋凄绝,感慨万千。
  这首词在艺术构思上最突出之处在于将生者与死者紧密联系在一起,作者词笔始终关合自己与妻子双方,其情之深已侵入文章构思当中,如:
  “重过阊门万事非 ,同来何事不同归。”此处上半句写自己所见,下半句抒发对亡妻的思念。“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这是写作者自身。“原上草 ,露初晞“这是写妻子。“旧栖新垄两依依。"这是两个人在一起写。“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与开头一样,前一句写自己,后一句写妻子。以夫妻间体贴关怀、情感交融的温馨生活为基础写成;”旧坟新垄“句有夫妻感情已经超越时间,超越生死之感。
  “重过阊门万事非 ,同来何事不同归”借叙事抒情;“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借比喻抒情;“原上草 ,露初晞,旧栖新垄两依依"借景物抒情;“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借行为举止抒情;语言上两次运用反诘句,把情感推向高潮,动人心弦。


相关阅读
1 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词作品《对雪》第五六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 【查看全文】

2 草青仍过雨,山紫更斜阳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草青仍过雨,山紫更斜阳出自宋朝诗人唐庚的作品《栖禅暮归书所见春着湖烟腻》,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着湖烟腻,晴摇野水光。 草青仍过雨,山紫更斜阳。 【注释】 ⑷着:着落。这 【查看全文】

3 香径长洲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香径长洲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出自唐朝诗人陆龟蒙的古诗作品《吴宫怀古》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香径长洲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 吴王事事堪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 【注释 【查看全文】

4 青梅煮酒斗时新。天气欲残春。东城南陌花下,逢著意中人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青梅煮酒斗时新。天气欲残春。东城南陌花下,逢著意中人出自宋朝诗人晏殊的作品《诉衷情青梅煮酒斗时新》,其古诗全文如下: 青梅煮酒斗时新。天气欲残春。东城南陌花下,逢著 【查看全文】

5 未应全是雪霜姿。欲开时。未开时。粉面朱唇,一半点胭脂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未应全是雪霜姿。欲开时。未开时。粉面朱唇,一半点胭脂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江神子赋梅寄余叔良》,其古诗全文如下: 暗香横路雪垂垂。晚风吹。晓风吹。花意争春,先出 【查看全文】

6 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出自清朝诗人郑板桥的作品《咏芭蕉》,其古诗全文如下: 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 自是相思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声。 【翻译】 芭蕉叶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