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2 09:22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词作品《赤壁歌送别》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注释】
  ⑴二龙:指争战之双方。此指曹操和孙权。雌雄:指输赢。
  ⑵“赤壁”句:建安十二年(208年),刘备与孙权联合与曹操在赤壁作战。周瑜用黄盖诈降计,“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威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涨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见《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翻译】
  犹如二龙争战以决雌雄,赤壁一战,曹操的楼船被一扫而空。烈火熊熊焰烟冲天,照耀云海,周瑜于此地大破曹公。
  【赏析】
  从此诗题目可以看出,诗人的创作意图在于把歌咏赤壁和送别友人这两个内容艺术地统一起来,并突出前者。
  全诗八句,前四句讲的是赤壁之战的事迹,后四句则是送别时的有感而发,形式上组成两个相对独立的段落。使人惊异的是,李白在前半短短四句中,就成功地完成了咏史的任务。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赤壁之战,曹操用大量军队,深入东吴国土,一心要同周瑜“决”战,“争”雌雄。周瑜虽处于劣势,但能化不利为有利,以火攻取胜,曹操只落得全军溃败的下场。上述内容在这两句诗里艺术地得到表现。上句化用《周易》里“龙战于野”的典故。“二龙争战”是魏吴相持的象征。下句以突如其来之笔,直接写出了赤壁之战曹操水师以失败告终的结局。“楼船扫地空”五字颇见妙思。曹军楼船云集江面,构成庞大的水上阵地,自谓坚如金城。不料这阵“地”顷刻间就被横“扫”一“空”。诗人不说楼船在水上安营,而说在“地”上扎寨,这既是对曹操水师在吴地彻底完蛋的如实刻画,也是对他吞并东吴土地梦想落空的含蓄讽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前面诗人用“楼船扫地空”五字预示了战争的结局。这两句才把造成这结局的缘由具体说出。但“烈火”句绝不仅仅是对“楼船扫地空”的原因的说明,更重要的是对古战场上赤焰烧天,煮水蒸云,一片火海的景象的真实写照。上句“张”“照”二字,极大地渲染了吴军的攻势。诗人把因果关系颠倒处理,既起到了先声夺人的作用,也显示了诗人对稳操胜券者的辉煌战果的深情赞许。赤壁之战的胜败,成因固然是吴方采用火攻法,但归根到底取决于两军统帅在战略战术上的水平。下句诗人以凝重之笔指出:善于决战决胜的周瑜,就是这样从容不迫地在赤壁山下击破曹操几十万大军的。这句虽然加入了议论成分,但周瑜的儒将风度,却朴实自然地表现出来了。


相关阅读
1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出自宋朝诗人李清照的作品《临江仙云窗雾阁春迟》,其古诗全文如下: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查看全文】

2 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梦好莫催醒,由他好处行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梦好莫催醒,由他好处行出自清朝诗人纳兰性德的作品《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其古诗全文如下: 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梦好莫催 【查看全文】

3 卷地朔风沙似雪,家家行帐下毡帘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卷地朔风沙似雪,家家行帐下毡帘出自元朝诗人萨都剌的作品《上京即事》,其古诗全文如下: 牛羊散漫落日下,野草生香乳酪甜。 卷地朔风沙似雪,家家行帐下毡帘。 【注释】 上京 【查看全文】

4 春申君列传翻译赏析_春申君列传阅读答案_史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春申君列传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史记》,其内容全文如下: 春申君,是楚国人,姓黄,名歇。 曾周游各地拜师学习,知识渊博,事奉楚顷襄王。 顷襄王认为黄歇口才好,派他出使秦国 【查看全文】

5 翠香零落红衣老,暮愁锁、残柳眉梢。念瘦腰、沈郎旧日,曾系兰桡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翠香零落红衣老,暮愁锁、残柳眉梢。念瘦腰、沈郎旧日,曾系兰桡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惜黄花慢送客吴皋》,其古诗全文如下: 送客吴皋,正试霜夜冷,枫落长桥。望天不尽 【查看全文】

6 始信真源行不到,倚筇随处弄潺湲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始信真源行不到,倚筇随处弄潺湲出自唐朝诗人朱熹的作品《偶题其三》,其古诗全文如下: 步随流水觅溪源,行到源头却惘然。 始信真源行不到,倚筇随处弄潺湲。 【注释】 1、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