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2 09:22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词作品《赤壁歌送别》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注释】
  ⑶沧江:指长江,因古时长江较清澈呈青苍色,故称。望:一作“弄”
  ⑷鲸鲵:大鱼名,比喻吞食小国的不义之人。《左传·宣公十二年》“古者明王伐不敬。取其鲸鲵而封之,以为大戮。”杜预注:“鲸鲵,人鱼名,以喻不义之人吞食小国。”此指曹操与孙刘联军鏖兵的军队
  【翻译】
  君去大江观看青碧澄明的江水,看到了当时留下的大鲸演行争斗的遗迹。请您将实地的观感一一写信给我,使我看过信后也大快一下壮心。
  【赏析】
  后半的送别,是在咏史的基础上进行的。字数虽与前半相等,实则等于前半的附庸。“君去沧江望澄碧”,这位友人就要离他而去,望着清澄碧绿的江波,少不了要兴起南浦送别的感伤。但古战场上“二龙争战”的“馀迹”还在脑际留存。“鲸鲵唐突留馀迹。”“鲸鲵”,是由《左传》上的典故引起的联想。“鲸鲵”是“大鱼名”,以喻那“吞食小国”的“不义之人”。“唐突”义同触犯。这里李白大约是喻指曹操倚仗权势,想吞食东吴。李白在送别的诗行中,并没有完全割裂咏史的情感线索。但诗人又立即回到现实中来,“一一书来报故人”,希望友人走后经常来信报告佳音。这友人想必是一位有功业抱负的人物。所以诗人在结尾写道:“我欲因之壮心魄。”诗人能从友人那里得到鼓舞人心的信息,可以因之而大“壮”自己的“心”胆与气“魄”。
  李白早年就有“大定”“寰区”(《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的政治抱负,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壮年时代济世救民的思想感情。此诗把咏史与送别结合起来并特别突出前者,原因就在这里。
  此诗韵脚“平仄相半”,在形式上与王勃《滕王阁诗》一类“初唐短歌”相似。但避用律体,变婉丽和平之调为慷慨雄壮之声,这又是与王勃异趣的。


相关阅读
1 霁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霁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出自宋朝诗人杨万里的作品《晓行望云山》,其古诗全文如下: 霁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 却有一峰忽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 【注释】 可 【查看全文】

2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古诗词作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第八句,其全文如下: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查看全文】

3 迥野韶光早,晴川柳满堤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迥野韶光早,晴川柳满堤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的作品《原隰荑绿柳》,其古诗全文如下: 迥野韶光早,晴川柳满堤。 拂尘生嫩绿,披雪见柔荑。 碧玉牙犹短,黄金缕未齐。 腰肢弄寒吹 【查看全文】

4 只知河朔生灵尽,破屋疏烟却数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只知河朔生灵尽,破屋疏烟却数家出自宋朝诗人元好问的作品《北渡白骨纵横似乱麻》,其古诗全文如下: 白骨纵横似乱麻,几年桑梓变龙沙。 只知河朔生灵尽,破屋疏烟却数家。 【注 【查看全文】

5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出自宋朝诗人周邦彦的古诗作品《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之中,其全诗文如下: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 【查看全文】

6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翻译赏析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出自西晋诗人李密的古诗作品《陈情表》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