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出自宋朝诗人周邦彦的古诗作品《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之中,其全诗文如下: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释】
⑴关河令:《片玉词》“关河令”下注:“《清真集》不载,时刻‘清商怨’。”清商怨,源于古乐府,曲调哀婉。欧阳修曾以此曲填写思乡之作,首句是“关河愁思望处满”。周邦彦遂取“关河”二字,命名为“关河令”,隐寓着羁旅思家之意。自此,调名、乐曲跟曲词切合一致了
⑵时:片时、偶尔的意思,晴:一作“作”,暝:黄昏
⑶伫听:久久地站着倾听。伫,久立而等待。寒声:即秋声,指秋天的风声、雨声、虫鸟哀鸣声等。此处是指雁的鸣叫声
【翻译】
时阴时晴的秋日又近黄昏,庭院突然变得清冷。伫立在庭中静听秋声,茫茫云深不见鸿雁踪影。夜深人散客舍静,只有墙上孤灯和我人影相映。浓浓的酒意已经全消,长夜漫漫如何熬到天明。
【鉴赏】
这首词写羁旅孤栖的情景。词的上片写日间情境,于明处写景,暗里抒情,寓情于景;下片写夜间的情景,于明处抒情,衬以典型环境,情景交融。
上片一开篇就推出了一个阴雨连绵,偶尔放晴,却已薄暮昏暝的凄清的秋景,这实很像是物化了的旅人的心境,难得有片刻的晴朗。“秋阴时作渐向暝”,这是以白描手法勾出秋天时阴时晴、阴冷、黯淡的特点,这似乎是客观事物的直叙,然而一句“变一庭凄冷”,就将词人的感情突现出来。“一庭”即满庭。着一“变”字,将“凄冷”与上句联系起来,揭示了“凄冷”之因。同时将自然与人的感受融在一起,表现了景中情。在这“凄冷”的庭院中,词人“伫听寒声”。这久久的伫立,静听寒声,可见出人之心寒、孤寂。这寒声是秋风飒飒,秋叶瑟瑟,秋雁哀鸣,这寒声加浓了羁旅“凄冷”的况味。歇拍“云深无雁影”一句,词人不仅在满庭凄冷的环境中伫立,静听秋声,而且还在寒声中追寻那捎书的鸿雁,然而望尽云霄,只听哀鸿长泣,不见孤鸿形影,留下的是更加深重的寂寞之感,也触发了词人思乡念亲之情。
相关阅读
1 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还归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还归出自于诗经作品《采蘩于以采蘩》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 于以采蘩?于涧之中。于以用之?公侯 【查看全文】
2 佳树。翠阴初转午。重帘卷,乍睡起、寂寞看风絮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佳树。翠阴初转午。重帘卷,乍睡起、寂寞看风絮出自宋朝诗人袁去华的作品《剑器近夜来雨》,其古诗全文如下: 夜来雨。赖倩得、东风吹住。海棠正妖娆处。且留取。悄庭户。试细 【查看全文】
3 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后游》,其古诗全文如下: 寺忆新游处,桥怜再渡时。 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 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 客愁全为减,舍此复 【查看全文】
4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出自唐朝诗人王勃的古诗作品《江亭夜月送别》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注释】 ⑴巴南:地名, 【查看全文】
5 欢盟误。一箭流光,又趁寒食去。不堪衰鬓著飞花,傍绿阴、冷烟深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欢盟误。一箭流光,又趁寒食去。不堪衰鬓著飞花,傍绿阴、冷烟深树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西子妆慢湖上清明薄游》,其古诗全文如下: 流水麹尘,艳阳醅酒,画舸游情如雾。 【查看全文】
6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出自宋朝代诗人欧阳修的古诗作品《诉衷情眉意》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思往事,惜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