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2 09:23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词作品《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注释】
  ⑴戴天山:在四川昌隆县北五十里,青年时期的李白曾经在此山中的大明寺读书。不遇:没有遇到。
  ⑵吠:狗叫。
  ⑶带露浓:挂满了露珠。
  ⑷树深:树丛深处。
  【翻译】
  山泉流水声透过阵阵犬吠,桃花围着流水盛开。幽深的树丛里时而有野鹿跑过,静静的溪边午间没有钟声传来。
  【赏析】
  全诗八句,前六句写往“访”,重在写景,景色优美;末两句写“不遇”,重在抒情,情致婉转。
  首联两句展现出一派桃源景象。首句写所闻,泉水淙淙,犬吠隐隐;次句写所见,桃花带露,浓艳耀目。诗人正是缘溪而行,穿林进山的。这是入山的第一程,宜人景色,使人留连忘返,且让人联想到道士居住此中,如处世外桃源,超尘拔俗。第二句中“带露浓”三字,除了为桃花增色外,还点出了入山的时间是在早晨,与下一联中的“溪午”相映照。
  颔联“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是诗人进山的第二程。诗人在林间小道上行进,常常见到出没的麋鹿;林深路长,来到溪边时,已是正午,是道院该打钟的时候了,却听不到钟声。这两句极写山中之幽静,暗示道士已经外出。鹿性喜静,常在林木深处活动。既然“时见鹿”,可见其幽静。正午时分,钟声杳然,唯有溪声清晰可闻,这就更显出周围的宁静。环境清幽,原是方外本色,与首联所写的桃源景象正好衔接。这两句景语又含蓄地叙事:以“时见鹿”反衬不见人;以“不闻钟”暗示道院无人。“不闻钟”与题中“不遇”遥相呼应。


相关阅读
1 无心于道道自得,有意向人人转赊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无心于道道自得,有意向人人转赊出自唐朝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野居偶作》,其古诗全文如下: 高淡清虚即是家,何须须占好烟霞。 无心于道道自得,有意向人人转赊。 风触好花文锦落 【查看全文】

2 猿鸣钟动不知曙,杲杲寒日生于东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猿鸣钟动不知曙,杲杲寒日生于东出自唐朝诗人韩愈的作品《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其古诗全文如下: 五岳祭秩皆三公,四方环镇嵩当中。 火维地荒足妖怪,天假神柄专其雄。 【查看全文】

3 雁落平沙,烟笼寒水,古垒鸣笳声断。青山隐隐,败叶萧萧,天际暝鸦零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雁落平沙,烟笼寒水,古垒鸣笳声断。青山隐隐,败叶萧萧,天际暝鸦零乱出自宋朝诗人蔡伸的作品《苏武慢雁落平沙》,其古诗全文如下: 雁落平沙,烟笼寒水,古垒鸣笳声断。青山 【查看全文】

4 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出自唐朝诗人陶渊明的作品《归园田居其四》,其古诗全文如下: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 【查看全文】

5 人行花坞,衣沾香雾。有新词、逢春分付。屡欲传情,奈燕子、不曾飞去。倚珠帘、咏郎秀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人行花坞,衣沾香雾。有新词、逢春分付。屡欲传情,奈燕子、不曾飞去。倚珠帘、咏郎秀句出自宋朝诗人史达祖的作品《解佩令人行花坞》,其古诗全文如下: 人行花坞,衣沾香雾。 【查看全文】

6 鸳机新寄断锦,叹往事、不堪重省。梦破南楼,绿云堆一枕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鸳机新寄断锦,叹往事、不堪重省。梦破南楼,绿云堆一枕出自宋朝诗人陆游的作品《清商怨葭萌驿作》,其古诗全文如下: 江头日暮痛饮,乍雪晴犹凛。山驿凄凉,灯昏人独寝。 鸳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