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4:10

  “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出自唐朝诗人陶渊明的作品《归园田居其四》,其古诗全文如下: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杇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注释】
  去:离开
  游:游宦。
  浪莽:放荡、放旷。
  试:姑且。
  榛:丛生的草木
  荒墟:废墟。
  丘垄:坟墓。
  依依:思念的意思。
  杇:涂抹。这两句是说这里有井灶的遗迹,残留的桑竹枯枝。
  此人:此处之人,指曾在遗迹生活过的人
  焉如:何处去。
  没:死。一作“殁”。
  一世:三十年为一世
  朝市:城市官吏聚居的地方。
  幻化:虚幻变化,指人生变化无常。
  【翻译】
  离山泽去做官已经很久,现在又返林野尝到欢娱。且携着我的儿和侄儿们,拨开那乱草木寻访废墟。我往返不停地走在墓间,依稀地可认出往日旧居。房屋的井灶下留有遗迹,桑和竹残存着枯朽干株。我打听在这里打柴的人:“过去的居住者都到哪里?”这里的打柴人便对我说:“都死了,没有留下后裔。”“三十年就改变朝市面貌”,这句话可真是一点不虚!人一生就好似虚幻变化,到最终都不免归于空无。
  【赏析】
  只做了八十多天彭泽县令的陶渊明,已实在无法忍受官场的污浊与世俗的束缚,他坚决地辞官归隐,躬耕田园,且从此终身不再出仕。脱离仕途的那种轻松之感,返回自然的那种欣悦之情,还有清静的田园、淳朴的交往、躬耕的体验,使得这组诗成为杰出的田园诗章,也集中体现了陶渊明追求自由、安于清贫、隐逸山野、洁身自好、远离官场、超脱世俗的美好情操。
  作者之所以毅然弃官归田,并在这组诗的第三首中表达了只求不违所愿而不惜劳苦耕作、夕露沾衣的决心,为的是复返自然,以求得人性的回归。这第四首诗的前四句写归田园后偕同子侄、信步所之的一次漫游。首句“久去山泽游”,是对这组诗首篇所写“误落尘网中”、“久在樊笼里”的回顾。次句“浪莽林野娱”,是“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作者在脱离“尘网”、重回“故渊”,飞出“樊笼”、复返“旧林”后,投身自然、得遂本性的喜悦。这句中的“浪莽”二字,义同放浪,写作者此时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身心状态;逯钦立校注的《陶渊明集》释此二字为“形容林野的广大”,似误。句中的一个“娱”字,则表达了“性本爱丘山”的作者对自然的契合和爱赏。从第三句诗,则可见作者归田园后不仅有林野之娱,而且有“携子侄辈”同游的家人之乐。从第四句“披榛步荒墟”的描写,更可见其游兴之浓,而句末的“荒墟”二字承上启下,引出了后面的所见、所问、所感。
  陶诗大多即景就事,平铺直叙,在平淡中见深意、奇趣。这首诗也是一首平铺直叙之作。诗的第五到第八句“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杇株”,紧承首段的末句,写“步荒墟”所见,是全诗的第二段。这四句诗与首篇中所写“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那样一幅生机盎然的田园画适成对照。这是生与死、今与昔的对照。既淡泊而又多情、既了悟人生而又热爱人生的作者,面对这世间的生与死、时间的今与昔问题,自有深刻的感受和无穷的悲慨。其在“丘垄间”如此流连徘徊、见“昔人居”如此依依眷念、对遗存的“井灶”和残杇的“桑竹”也如此深情地观察和描述的心情,是可以想象、耐人寻绎的。
  诗的第九到第十二句是全诗的第三段。前两句写作者问;后两句写薪者答。问话“此人皆焉如”与答话“死没无复余”,用语都极其简朴。而简朴的问话中蕴含作者对当前荒寂之景的无限怅惘、对原居此地之人的无限关切;简朴的答话则如实地道出了一个残酷的事实,而在它的背后是一个引发古往今来无数哲人为之迷惘、思考并从各个角度寻求答案的人生问题。
  诗的第十三到第十六句“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是最后一段,写作者听薪者回答后的所感。这四句诗参破、说尽了盛则有衰、生则有死这样一个无可逃避的事物规律和自然法则。诗句看似平平淡淡,而所包含的感情容量极大,所蕴藏的哲理意义极深;这正是所谓厚积而薄发,也是陶诗的难以企及之处。读陶诗,正应从中看到他内心的境界、智慧的灵光,及其对世事、人生的了悟。
  有些赏析文章认为作者此行是访故友,是听到故友“死没无复余”而感到悲哀。但从整首诗看,诗中并无追叙友情、忆念旧游的语句,似不必如此推测。而且,那样解释还缩小了这首诗的内涵。王国维曾说,诗人之观物是“通古今而观之”,不“域于一人一事”(《人间词话删稿》),其“所写者,非个人之性质”,而是“人类全体之性质”(《红楼梦评论·馀论》)。这首诗所写及其意义正如王国维所说。作者从“昔人居”、耕者言所兴发的悲慨、所领悟的哲理,固已超越了一人一事,不是个人的、偶然的,而是带有普遍性、必然性的人间悲剧。


相关阅读
1 百感中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百感中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作品《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其古诗全文如下: 百感中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 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 睫在眼 【查看全文】

2 风雨送人来,风雨留人住。草草杯盘话别离,风雨催人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风雨送人来,风雨留人住。草草杯盘话别离,风雨催人去出自宋朝诗人游次松的作品《卜算子风雨送人来》,其古诗全文如下: 风雨送人来,风雨留人住。草草杯盘话别离,风雨催人去 【查看全文】

3 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出自唐朝诗人刘长卿的古诗作品《酬李穆见寄》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 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 【查看全文】

4 冷烟轻霭傍衰丛,此夕秦淮驻断蓬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冷烟轻霭傍衰丛,此夕秦淮驻断蓬出自唐朝诗人罗隐的作品《金陵夜泊》,其古诗全文如下: 冷烟轻霭傍衰丛,此夕秦淮驻断蓬。 栖雁远惊沽酒火,乱鸦高避落帆风。 地销王气波声急, 【查看全文】

5 矫矫珍木颠,得无金丸惧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矫矫珍木颠,得无金丸惧出自唐朝诗人张九龄的古诗作品《感遇其一》第五六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矫矫珍木颠,得无金丸惧。 【查看全文】

6 笛里关山,樽前日月,回首空凝伫。吾今未老,不须清泪如雨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笛里关山,樽前日月,回首空凝伫。吾今未老,不须清泪如雨出自明朝诗人高启的作品《念奴娇策勋万里》,其古诗全文如下: 策勋万里,笑书生骨相,有谁相许?壮志平生还自负,羞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