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2 09:25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出自唐朝诗人王安石的古诗词作品《钟山即事》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注释】
  1、山更幽:一声鸟叫都听不到,山中更显得幽静了
  2、幽:幽静,幽闲
  【解说】
  山间的溪水在竹林中无声无息的环绕流淌,竹林边的花草也在浓浓的春意中默默地摆弄着娇羞柔美的身姿。在屋檐下对着钟山整整静坐了一天都没听见一声鸟叫,真是太幽静了。
  【鉴赏】
  王安石在晚年罢相隐居之后,诗歌创作也发生了变化,政治题材减少了,写湖光山色的小诗多了,壮年时代的豪放雄奇的风格改变了,取而代之的是清空精绝、雅丽低回。这个时期的作品在艺术上则更为成熟了,有一唱三叹之感。
  这是一首饶有风味的小诗。诗人坐在家门口,对着涧水、绿竹、花草,兴趣盎然。不知不觉地,白天过去,夕阳下山,山中十分幽静,连鸟都不叫一声。看似脱去世故,其还是人退而心不退,故作此诗,以表达心中的不平。 在诗人王安石的笔下,一切都是鲜活的,都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涧”是鲜活的,在山间竹林里回环往复,奔腾跳跃,唱着歌,带着笑流向远方;“竹”也是鲜活的,仿佛在你的思维深处亭亭玉立,舞动腰身,款款弄姿,将那婀娜的影子倒影于流水之中;再看那“花草”,正在舞弄柔情。
  然而,在诗人的笔下,一切又都那么幽深静寂,“涧”是幽静的,“竹”是幽静的,“花草”也是幽静的,无声无息,自生自长,随心所欲,享受春天,自我陶醉。人,“茅檐相对坐终日”,整天整日一声不响地在屋檐下对着大山静静的坐着,幽闲、寂寞至极。末句是改用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安石翻过一层,变成“一鸟不鸣山更幽”。对这样的改写,前人多有讥刺,认为一鸟不鸣,山自然更幽,用不着多说,所以王安石这么一改,是点金成铁。王安石的诗与王籍的诗实际上代表了两种修辞手法。王籍是用反衬。山中鸟雀齐鸣,声音扑耳,是因为山里已没有人,成了鸟的世界,鸟才会如此啼鸣,就像欧阳修《醉翁亭记》所说,是“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群鸟乐也”。这样写,寓静于闹,更富有情理韵味,经常被诗家所采用,如杜甫《题张氏隐居》:“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就是用此手法。王安石的诗是直写,从正面渲染静态,显得平淡自然,直截明快。从诗歌的底蕴来说,王籍的诗更耐读一些。
  王安石善于融合前人诗句入诗,有很多成功的例子。这首诗从这一点上来说,改得似乎太不高明,与他的学养不称。从这一反常来考虑,古人常以鼠雀喻谗佞的人攻击别人,王安石推行新法,受到很多人反对,在诗中也许即以“一鸟不鸣”表示自己退居后再也听不到这些攻讦声因此而很高兴。


相关阅读
1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出自西晋诗人曹操的古诗作品《短歌行》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 【查看全文】

2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出自春秋诗人佚名的古诗作品《越人歌》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 【查看全文】

3 水外轻阴,做弄得飞云,吹断晴絮。驻马桥西,还系旧时芳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水外轻阴,做弄得飞云,吹断晴絮。驻马桥西,还系旧时芳树出自宋朝诗人高观国的作品《玲珑四犯水外轻阴》,其古诗全文如下: 水外轻阴,做弄得飞云,吹断晴絮。驻马桥西,还系 【查看全文】

4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出自唐朝诗人李贺的古诗作品《梦天》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老兔寒蟾泣天色,去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 【查看全文】

5 岂厌尚平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岂厌尚平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作品《早秋山中作》,其古诗全文如下: 无才不敢累明时,思向东溪守故篱。 岂厌尚平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 草间蛩响临秋急 【查看全文】

6 睡觉绿鬟风乱,画屏云雨散。闲倚博山长叹,泪流沾皓腕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睡觉绿鬟风乱,画屏云雨散。闲倚博山长叹,泪流沾皓腕出自唐朝诗人韦庄的作品《归国遥春欲晚》,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欲晚,戏蝶游蜂花烂熳。日落谢家池馆,柳丝金缕断。 睡觉绿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