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炀帝行宫汴水滨,数株残柳不胜春”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古诗作品《杨柳枝词》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炀帝行宫汴水滨,数株残柳不胜春。
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
【注释】
1、无
【解说】
《杨柳枝词》也称《杨柳枝》,乐府“近代曲辞”,旧名《折杨柳》或《折柳枝》。原为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代诗人刘禹锡根据民歌创作新词,多写男女爱情和三峡的风情,流传甚广。后代诗人多以《竹枝词》为题写爱情和乡土风俗,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鉴赏】
首句“炀帝行宫汴水滨”。“滨”即水边,或者近水的地方。在历史上,隋炀帝是一个**的君主,他从长安到江都,置离宫(即行宫,古代京城以外供帝王出行时居住的宫室,也指帝王出京后临时寓居的官署或住宅)四十余所,以供游赏之需。
次句“数株残柳不胜春”,这一句诗人写了隋宫的荒凉破败。“不胜”即受不住,承担不了的意思。“胜”即承受,经得起。其中,“残柳”二字不但照应了标题“柳”,而且是诗歌之眼。我们知道,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特别注重“诗眼”创造。无论是“诗眼”或者“词眼”,都是诗词中思想情感的聚焦处,是诗词的关键点。所以,诗人用“残柳”二字描写了隋宫中的荒凉破败景象。同时,诗人却说“残柳不胜春”,说明了残柳已是弱不禁风的样子,经得起春风(劲风)的荡漾。可以说,这里,诗人在描写了残柳中,触景生情,从残柳柔弱的形态,抒发他的感慨和对历史的沉思。
第三句“晚来风起花如雪”,这一句紧承上句“残柳”而来,描写了柳絮随风飘荡的景象。这里,诗人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飘絮喻为白雪,不但形象生动,而且也描绘出漫天飞舞的景象。你看,在诗人笔下,描绘出了这样一幅图画——晚上吹起了一阵风,杨花飘飞,宛如冬日漫天飞雪。这样的意境,这谢道韫那深受谢安称赞的“未若柳絮因风起”(刘义庆在《世说新语•咏雪》)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然而,刘禹锡在诗歌中,不但创造了诗歌的审美意境,而且在这美丽的境界中,以美景表哀情,更让人伤感,意蕴更为深沉。
第四句“飞入宫墙不见人”,诗人承上三句“风起花如雪”而来,由物及人,集中表现了隋宫衰败的景象。可以说,面对如此景象,诗人并未停留在低徊忧伤之中,而是通过丰富的想象,让柳絮飞过宫墙,看看隋宫内的衰败景象。这里,诗人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把柳絮拟人化,不但赋予柳絮以生命,而且成了诗人的代言人,历史的见证者。从诗歌的结构来说,这一句诗人紧紧地扣住诗眼“残柳”来写,集中了情感表达,也与上文相呼应。
相关阅读
1 强欲从君无那老,将因卧病解朝衣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强欲从君无那老,将因卧病解朝衣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古诗词作品《赠郭给事》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洞门高阁霭余晖,桃李阴阴柳絮飞。 禁里疏钟官舍晚,省中啼鸟吏人稀。 晨摇玉 【查看全文】
2 天淡云闲晴昼永。庭户深沉,满地梧桐影。骨冷魂清如梦醒,梦回犹是前时景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天淡云闲晴昼永。庭户深沉,满地梧桐影。骨冷魂清如梦醒,梦回犹是前时景出自宋朝诗人李之仪的作品《蝶恋花天淡云闲晴昼永》,其古诗全文如下: 天淡云闲晴昼永。庭户深沉,满 【查看全文】
3 朝为断肠花,暮逐东流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朝为断肠花,暮逐东流水出自唐朝诗李白的作品《古风天津三月时》,其古诗全文如下: 天津三月时,千门桃与李。 朝为断肠花,暮逐东流水。 前水复后水,古今相续流。 新人非旧人 【查看全文】
4 欲寻前迹,空惆怅、成秋苑。自约赏花人,别后总、风流云散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欲寻前迹,空惆怅、成秋苑。自约赏花人,别后总、风流云散出自宋朝诗人王沂孙的作品《长亭怨慢重过中庵故园》,其古诗全文如下: 泛孤艇、东皋过遍。尚记当日,绿阴门掩。屐齿 【查看全文】
5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出自宋朝诗人岳飞的作品《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其古诗全文如下: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 【查看全文】
6 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古风黄河走东溟》,其古诗全文如下: 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 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 春容舍我去,秋发已衰改。 人生非寒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