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出自唐朝诗人贺铸的古诗作品《半死桐》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注释】
⑷梧桐半死:枚乘《七发》中说,龙门有桐,其根半生半死(一说此桐为连理枝,其中一枝已亡,一枝犹在),斫以制琴,声音为天下之至悲,这里用来比拟丧偶之痛。清霜后:秋天,此指年老。
⑸“原上草”二句,形容人生短促,如草上露水易干。语出《薤露》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晞:干。
⑹旧栖:旧居,指生者所居处。新垅:新坟,指死者葬所。
【翻译】
原野上,绿草上的露珠刚刚被晒干。我流连于旧日同栖的居室,又徘徊于垄上的新坟。躺在空荡荡的床上,听着窗外的凄风苦雨,平添几多愁绪。今后还有谁再为我深夜挑灯缝补衣衫。
【赏析】
过片“原上草 ,露初晞“承上启下,亦比亦兴,既是对亡妻坟前景物的描写,又借露水哀叹妻子生命的短暂。同时这里也是用典,汉乐府丧歌《薤露》:“薤上露,何易晞!”用原草之露初晞暗指夫人的新殁,是为比,紧接上片,与“梧桐半死”共同构成“博喻”;同时,原草晞露又是荒郊坟场应有的景象,是为兴,有它寻夫先路,下文“新垅”二字的出现就不显得突兀。
下片最后三句复用赋体。“旧栖新垅两依依。"因言“新垅”,顺势化用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其四“徘徊丘垅间,依依昔人居”诗意,牵出“旧栖”。居所依依,却天人永隔。下文即很自然地转入到自己“旧栖”中的长夜不眠之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夜间辗转难眠中,昔日妻子挑灯补衣的情景历历在目,却再难重见。这既是抒情最高潮,也是全词中最感人的两句。这两句,平实的细节与意象中表现妻子的贤慧,勤劳与恩爱,以及伉俪间的相濡以沫,一往情深,读来令人哀惋凄绝,感慨万千。
这首词在艺术构思上最突出之处在于将生者与死者紧密联系在一起,作者词笔始终关合自己与妻子双方,其情之深已侵入文章构思当中,如:
“重过阊门万事非 ,同来何事不同归。”此处上半句写自己所见,下半句抒发对亡妻的思念。“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这是写作者自身。“原上草 ,露初晞“这是写妻子。“旧栖新垄两依依。"这是两个人在一起写。“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与开头一样,前一句写自己,后一句写妻子。以夫妻间体贴关怀、情感交融的温馨生活为基础写成;”旧坟新垄“句有夫妻感情已经超越时间,超越生死之感。
“重过阊门万事非 ,同来何事不同归”借叙事抒情;“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借比喻抒情;“原上草 ,露初晞,旧栖新垄两依依"借景物抒情;“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借行为举止抒情;语言上两次运用反诘句,把情感推向高潮,动人心弦。
相关阅读
1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出自唐朝诗人李煜的古诗作品《浪淘沙》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 【查看全文】
2 凭阑愁立双娥细,柳影斜摇砌。玉郎还是不还家,教人魂梦逐杨花、绕天涯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凭阑愁立双娥细,柳影斜摇砌。玉郎还是不还家,教人魂梦逐杨花、绕天涯出自唐朝诗人顾敻的作品《虞美人深闺春色劳思想》,其古诗全文如下: 深闺春色劳思想,恨共春芜长。黄鹂 【查看全文】
3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翻译赏析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出自春秋诗人左丘明的古诗作品《曹刿论战》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 【查看全文】
4 月蚀西方破敌时,及瓜归日未应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月蚀西方破敌时,及瓜归日未应迟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送外甥郑灌从军三首其三》,其古诗全文如下: 月蚀西方破敌时,及瓜归日未应迟。 斩胡血变黄河水,枭首当悬白鹊旗。 【查看全文】
5 儿时,曾记得,呼灯灌穴,敛步随音。满身花影,犹自追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儿时,曾记得,呼灯灌穴,敛步随音。满身花影,犹自追寻出自宋朝诗人张镃的作品《满庭芳促织儿》,其古诗全文如下: 月洗高梧,露漙幽草,宝钗楼外秋深。土花沿翠,萤火坠墙阴 【查看全文】
6 须臾宫女传来信,言幸平阳公主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须臾宫女传来信,言幸平阳公主家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古诗作品《阿娇怨》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望见葳蕤举翠华,试开金屋扫庭花。 须臾宫女传来信,言幸平阳公主家。 【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