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2 09:36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出自唐朝诗人孟浩然的古诗作品《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注释】
  1、遥寄:远寄
  2、海西头:指扬州。隋炀帝《泛龙舟歌》:“借问扬州在何处,淮南江北海西头。”因古扬州幅员辽阔,东临大海,故称
  【翻译】
  山色昏暗听到猿声使人生愁,桐江苍茫夜以继日向东奔流。两岸风吹树动枝叶沙沙作响,月光如水映照江畔一叶孤舟。 建德风光虽好却非我的故土,我仍然怀念扬州的故交老友。相忆相思我抑不住涕泪两行,遥望海西头把愁思寄去扬州。
  【鉴赏】
  孟浩然写诗,“遇思入咏”,是在真正有所感时才下笔的。诗兴到时,他也不屑于去深深挖掘,只是用淡淡的笔调把它表现出来。那种不过分冲动的感情,和浑然而就的淡淡诗笔,正好吻合,韵味弥长。这首诗也表现了这一特色。
  诗题点明是乘舟停宿桐庐江的时候,怀念扬州(即广陵)友人之作。桐庐江为钱塘江流经桐庐县一带的别称。“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首句写日暮、山深、猿啼。诗人伫立而听,感觉猿啼似乎声声都带着愁情。环境的清寥,情绪的黯淡,于一开始就显露了出来。次句沧江夜流,本来已给舟宿之人一种不平静的感受,再加上一个“急”字,这种不平静的感情,便简直要激荡起来了,它似乎无法控制,而像江水一样急于寻找它的归宿。
  接下去“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语势趋向自然平缓了。但风不是徐吹轻拂,而是吹得木叶发出鸣声,其急也应该是如同江水的。有月,照说也还是一种慰藉,但月光所照,惟沧江中之一叶孤舟,诗人的孤寂感,就更加要被触动得厉害了。如果将后两句和前两句联系起来,则可以进一步想象风声伴着猿声是作用于听觉的,月涌江流不仅作用于视觉,同时还有置身于舟上的动荡不定之感。这就构成了一个深远清峭的意境,而一种孤独感和情绪的动荡不宁,都蕴含其中了。
  诗人之所以在宿桐庐江时会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建德当时为桐庐邻县,这里即指桐庐江流境。维扬,扬州的古称。按照诗人的诉说,一方面是因为此地不是他自己的故乡,“虽信美而非吾士”,有独客异乡的惆怅;另一方面,是怀念扬州的老朋友。这种思乡怀友的情绪,在眼前这特定的环境下,相当强烈,不由得潸然泪下。他幻想凭着沧江夜流,把他的两行热泪带向大海,带给在大海西头的扬州旧友。
  这种凄恻的感情,如果说只是为了思乡和怀友,那是不够的。孟浩然出游吴越,是他四十岁去长安应试失败后,为了排遣苦闷而作长途跋涉的。“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这种漫游,就被罩上一种悒悒不欢的情绪。然而在诗中,诗人只淡淡地把“愁”说成是怀友之愁,而没有往更深处去揭示。这可以看作孟浩然写诗“淡”的地方。孟浩然作诗,原是“遇思入咏”,不习惯于攻苦着力的。然而,这样淡一点着笔,对于这首诗却是有好处的。一方面,对于他的老朋友,只要点到这个地步,朋友自会了解。另一方面,如果把那种求仕失败的心情,说得过于刻露,反而会带来尘俗乃至寒伧的气息,破坏诗所给人的清远的印象。


相关阅读
1 还持鹿皮几,日暮隐蓬蒿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还持鹿皮几,日暮隐蓬蒿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作品《春园即事》,其古诗全文如下: 宿雨乘轻屐,春寒著弊袍。 开畦分白水,间柳发红桃。 草际成棋局,林端举桔槔。 还持鹿皮几,日 【查看全文】

2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出自唐朝诗人韩琮的古诗作品《暮春浐水送别》之中,其全诗文如下: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释 【查看全文】

3 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出自东晋诗人曹植的作品《杂诗西北有织妇》,其古诗全文如下: 西北有织妇,绮缟何缤纷。 明晨秉机杼,日昃不成文。 太息终长夜,悲啸入青云。 妾身守空 【查看全文】

4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出自唐朝诗人陶渊明的作品《读山海经孟夏草木长》,其古诗全文如下: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 【查看全文】

5 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出自唐朝诗人李贺的作品《高轩过华裾织翠青如葱》,其古诗全文如下: 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 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 云是 【查看全文】

6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出自唐朝诗人戴叔伦的古诗作品《苏溪亭》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