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2 09:38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太原早秋》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注释】
  1、塞:关塞,指长城。李白北游曾到雁门一带的关塞上。秋天了,他想到塞外,当早感霜威
  2、云色渡河秋:云彩飘过黄河,也呈现秋色
  【翻译】
  秋色渐渐浓郁,花儿都在睡觉,秋燥如火。秋霜早早地从北方来到这里,北方的云也把秋色带过了汾河。夜夜秋梦都缠绕着边区太原上空的月亮,而心却随着月光回到了故乡的绮楼上,她的身傍。思念家乡的心就象这绵绵不断的汾河水,无时无刻不在悠悠地流向家乡。
  【赏析】
  作者虽心绪不高,而此诗格调自高,且带边塞诗之雄健,即所谓“健举之至,行气如虹”(《唐宋诗醇》)。后半反复写怀归之意,意重而不觉其重,语直而不觉其直,原因在于诗人措辞设喻之新奇巧妙。
  首联“岁落众芳歇,时当大伙流”。“众芳歇”中“芳”指花,就是说很多的花儿已经凋落了。在自然界中,花草之类,逢春而荣,遇秋而衰,这是自然规律。“大火”指星名,二十八星宿之一,也就是“心宿星”,居于正南,“流”指向下行,这里点出了时至七月了。诗歌开头两句借自然景物含蓄地表明了诗歌所描写的季节——早秋。从律诗的结构来说,这一联是起。
  接着进入颔联,承接首联的“早秋”。“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威”就是威力、威风,在此指秋霜很浓。“出塞”、“渡河”是地域位置。“塞”指边塞。“河”指黄河。这两句直接描写了太原早秋的自然气候。特别要注意的是诗人为了更好地表现太原自然地理条件的特点,除了用词语描写外,诗人还运用了镶嵌的修辞手法,也就是在两句末镶嵌了“早”、“秋”两字,巧妙点题。所谓镶嵌的修辞手法,谭永祥教授在《汉语修辞美学》中说过:“将特定的字、词镶嵌在特定的文句中,以便收到多种表达效果,这种修辞手法叫‘镶嵌’。”同时又说:“将特定的字、词置于句首或句尾者叫‘镶’,置于句中者叫‘嵌’。”这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不但具有突出和强调意义的作用,而且在是文章增强趣味性和视觉的感染性。在这首诗歌中,标题中“早秋”在诗句中得到形式和内容上的照应,而且把两句通过“早”和“秋”联系起来,不但强调了诗人所描绘的“早秋”景色特点,而且在形式上得到相照应,形成对偶,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相关阅读
1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作品《马嵬海外徒闻更九州》,其古诗全文如下: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 【查看全文】

2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古诗作品《琵琶行》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 【查看全文】

3 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出自唐朝诗人黄庭坚的作品《鹧鸪天黄菊枝头生晓寒》,其古诗全文如下: 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 身 【查看全文】

4 屈指归期尚未。鹊南飞、有人应喜。画阑桂子,留香小待,提携影底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屈指归期尚未。鹊南飞、有人应喜。画阑桂子,留香小待,提携影底出自宋朝诗人姜夔的作品《水龙吟夜深客子移舟处》,其古诗全文如下: 夜深客子移舟处,两两沙禽惊起。红衣入桨 【查看全文】

5 爱子游燕赵,高堂有老亲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爱子游燕赵,高堂有老亲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作品《观别者》,其古诗全文如下: 青青杨柳陌,陌上别离人。 爱子游燕赵,高堂有老亲。 不行无可养,行去百忧新。 切切委兄弟,依依 【查看全文】

6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出自宋朝诗人司马光的作品《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 相见争如不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