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2 10:03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出自唐朝诗人孟浩然的古诗作品《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尽欲,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注释】
  1、之子:这个人,指丁大
  2、宿:过夜
  3、萝径:藤萝悬垂的小路
  【翻译】
  夕阳慢慢地隐没在西面的山脉后,连绵起伏的群山变得昏暗。月光穿过横斜的松枝,为夜晚添了几分凉意,泉水声和着风声,听起来别有一番风味。打柴的樵夫们快要全部归去,暮烟中的鸟儿们刚刚栖定。我期望你能够像我们约定的那样来此住宿,现在只有我独自一人抱着琴在小路边。
  【赏析】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写诗人在山中等候友人到来而友人仍不至时的情景。诗人挥洒自如,点染空灵,笔意在若有若无之间,将暮色之时山中景色勾勒得极具特色,并寓情于景。全诗诗中有画,盛富美感,蕴藉深微,挹之不尽。
  前六句展示了山寺一带黄昏时美丽的自然景色。诗人先后描绘夕阳西下、群壑昏暝、松际月出、风吹清泉、樵人归尽、烟鸟栖定等生动的意象,渲染环境气氛。随着景致的流动,时间在暗中转换,环境越来越清幽。孟浩然在山水诗中,很善于表现自然景物在时间中的运动变化。山区寻常的景物,一经作者妙笔点染,便构成一幅清丽幽美的图画。
  这首诗所描绘的自然景物形象,不仅仅准确地表现出山中从薄暮到深夜的时态特征,而且融统着诗人期盼知音的心情。特别是“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两句,写诗人见松月而觉夜凉,听见泉而感山幽,细致入微地传达出日暮山间听泉时的全部感受,很有韵味。全篇前六句都是融情入景,到了第七句,才点出“之子期宿来”,然后在第八字再点出一个“候”字,彰显了诗人不焦虑不抱怨的儒雅风度,也从侧面表露出了诗人闲适的心境和对有人的信任。
  “孤琴候萝径”,以“孤”修饰琴,更添了孤清之感。孤琴的形象,兼有期待知音之意。而用“萝”字修饰“径”,也似有意似无意地反衬诗人的孤独。因为藤萝总是互相攀援、枝蔓交错地群生的。这一句诗,在整幅山居秋夜幽寂清冷的景物背景上,生动地勾勒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这位风神散朗的诗人,抱着琴,孤零零地伫立在洒满月色的萝径上,望眼欲穿地期盼友人的到来。诗的收尾非常精彩,使诗人深情期待知音的形象栩栩如生。
  表面上看起来,前六句是写景,只有结尾两句写候友。其实不然,诗从一开始就在写候友,不过诗人暗藏在景物中,没有露面罢了。前六句看起来是无人之境,实际上是有人之境。“群壑倏已暝”是诗人看到的,“松月生夜凉”是诗人感到的,“风泉满清听”是诗人的感觉,“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也是诗人看到的。这些诗句表明诗人候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待读到“孤琴候萝径”,暗藏在景物中的人,与抚琴候友的人迭在一起,形象蓦地活起来,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全诗色彩不断变幻,景物描写十分清幽,语言含蓄委婉却不失韵味。“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两句是此诗名句。


相关阅读
1 心曲千万端,悲来却难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心曲千万端,悲来却难说出自唐朝诗人孟郊的作品《古怨别》,其古诗全文如下: 飒飒秋风生,愁人怨离别。 含情两相向,欲语气先咽。 心曲千万端,悲来却难说。 别后唯所思,天涯 【查看全文】

2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出自明代诗人于谦的古诗词作品《咏煤炭》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凿开混沌得乌金,蓄藏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 【查看全文】

3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词作品《赤壁歌送别》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君去 【查看全文】

4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古诗词作品《观猎》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 【查看全文】

5 雅态芳姿闲淑,雪映细装金斛。水溅青丝珠断续,酥融香透肉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雅态芳姿闲淑,雪映细装金斛。水溅青丝珠断续,酥融香透肉出自唐朝诗人阎选的作品《谒金门美人浴》,其古诗全文如下: 美人浴,碧沼莲开芬馥。双髻绾云颜似玉,素蛾辉淡绿。 雅 【查看全文】

6 惟恨花前携手处,往事成空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惟恨花前携手处,往事成空出自宋朝诗人晏几道的作品《浪淘沙小绿间长红》,其古诗全文如下: 小绿间长红,露蕊烟丛,花开花落昔年同。惟恨花前携手处,往事成空。 山远水重重,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