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月夜》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释】
1、云鬟:古代妇女的环形发饰
2、香:指云鬟里流溢出来的膏泽的芬芳
【翻译】
今夜在鄜州的上空有一轮皎洁的明月,我在这看明月,妻子一定一个人在闺房中独自望月:希望相公快点回来!幼小的儿女却还不懂思念在长安的父亲,还不能理解母亲对月怀人的心情。香雾沾湿了妻子的秀发,清冽的月光辉映着她雪白的双臂。什么时候才能和她一起倚着窗帷,仰望明月,让月光照干我们彼此的泪痕呢。
【鉴赏】
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字里行间,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离乱之痛和内心之忧熔于一炉,对月惆怅,忧叹愁思,而希望则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
此诗选自《杜工部集》,题为《月夜》,作者看到的是长安月。如果从自己方面落寞,一入手应该写“今夜长安月,闺中只独看”。但他更焦心的不是自己失掉自由、生死未卜的处境,而是妻子对自己的处境如何焦心。所以悄焉动容,神驰千里,直写“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这已经透过一层。自己只身在外,当然是独自看月。妻子尚有儿女在旁,为什么也“独看”呢?“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一联作了回答。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赏自然风光,而是“忆长安”,而小儿女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啊!用小儿女的“不解忆”反衬妻子的“忆”,突出了那个“独”字,又进一层。
在一二两联中,“怜”字,“忆”字,都不宜轻易滑过。而这,又应该和“今夜”、“独看”联系起来加以吟味。明月当空,月月都能看到。特指“今夜”的“独看”,则心目中自然有往日的“同看”和未来的“同看”。未来的“同看”,留待结句点明。往日的“同看”,则暗含于一二两联之中。“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这不是分明透露出他和妻子有过“同看”鄜州月而共“忆长安”的往事吗?我们知道,安史之乱以前,作者困处长安达十年之久,其中有一段时间,是与妻子在一起度过的。和妻子一同忍饥受寒,也一同观赏长安的明月,这自然就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当长安沦陷,一家人逃难到了羌村的时候,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共“忆长安”,已不胜其辛酸!如今自己身陷乱军之中,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那“忆”就不仅充满了辛酸,而且交织着忧虑与惊恐。这个“忆”字,是含意深广,耐人寻思的。往日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虽然百感交集,但尚有自己为妻子分忧;如今呢,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遥怜”小儿女们天真幼稚,只能增加她的负担,哪能为她分忧啊!这个“怜”字,也是饱含深情,感人肺腑的。孩子还小,并不懂得想念,可是,杜甫又怎能不念呢?!从小孩的“不念”更能体现出大人的“念”之深切。 第三联通过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描写,进一步表现“忆长安”。雾湿云鬟,月寒玉臂。望月愈久而忆念愈深,甚至会担心她的丈夫是否还活着,怎能不热泪盈眶?而这,又完全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当想到妻子忧心忡忡,夜深不寐的时候,自己也不免伤心落泪。两地看月而各有泪痕,这就不能不激起结束这种痛苦生活的希望;于是以表现希望的诗句作结:“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双照”而泪痕始干,则“独看”而泪痕不干,也就意在言外了。
作者在半年以后所写的《述怀》诗中说:“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寄书问三川(鄜州的属县,羌村所在),不知家在否”;“几人全性命?尽室岂相偶!”两诗参照,就不难看出“独看”的泪痕里浸透着天下乱离的悲哀,“双照”的清辉中闪耀着四海升平的理想。字里行间,时代的脉搏是清晰可辨的。
相关阅读
1 惆怅相思迟暮。记当日、朱阑共语。塞鸿难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絮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惆怅相思迟暮。记当日、朱阑共语。塞鸿难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絮出自宋朝诗人廖世美的作品《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其古诗全文如下: 霭霭春空,画楼森耸凌云渚。紫薇登览最 【查看全文】
2 一雨纵横亘二洲,浪淘天地入东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一雨纵横亘二洲,浪淘天地入东流出自清朝诗人梁启超的作品《太平洋遇雨》,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雨纵横亘二洲,浪淘天地入东流。 却余人物淘难尽,又挟风雷作远游。 【注释】 ( 【查看全文】
3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出自唐朝诗人郭震的古诗作品《宿渔家》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释 【查看全文】
4 山头日日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山头日日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出自唐朝诗人王建的古诗作品《望夫石》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 山头日日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 【注释】 【查看全文】
5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 【查看全文】
6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虽抱文章,开口谁亲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行香子述怀》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