戌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2 10:10

  “戌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月夜忆舍弟》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戌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注释】
  1、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
  2、戍鼓:戍楼上的更鼓
  3、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翻译】
  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在鸣叫。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鉴赏】
  在古典诗歌中,思亲怀友是常见的题材,这类作品要力避平庸,不落俗套,单凭作者生活体验是不够的,还必须在表现手法上匠心独运。杜甫正是在对这类常见题材的处理中,显出了他的大家本色。
  诗一起即突兀不平。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这就是“月夜”的背景。
  颔联点题。“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质疑。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这是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这两句在炼句上也很见功力,它要说的不过是“今夜露白”,“故乡月明”,只是将词序这么一换,语气便分外矫健有力。所以王得臣说:“子美善于用事及常语,多离析或倒句,则语健而体峻,意亦深稳。”(《麈史》)读者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杜甫化平凡为神奇的本领。
  诗由望月转入抒情,过渡十分自然。月光常会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乡之念。诗人今遭逢离乱,又在这清冷的月夜,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他的绵绵愁思中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语气也分外沉痛。“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感人至深。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紧承五、六两句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逆料。含蓄蕴藉,一结无限深情。读了这首诗,我们便不难明白杜甫为什么能够写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那样凝炼警策的诗句来。深刻的生活体验是艺术创作最深厚的源泉。


相关阅读
1 复楚情何极,亡秦气未平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复楚情何极,亡秦气未平出自宋朝诗人夏完淳的作品《即事复楚情何极》,其古诗全文如下: 复楚情何极,亡秦气未平。 雄风清角劲,落日大旗明。 缟素酬家国,戈船决死生! 胡笳千 【查看全文】

2 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出自宋朝诗人刘克庄的古诗作品《木兰花戏林推》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年年跃马长安市,客舍似家家似寄。青钱换酒日无何,红烛呼卢宵不寐。 易 【查看全文】

3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岁暮》第七八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 【查看全文】

4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古诗作品《长恨歌》,其全诗文如下: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 【查看全文】

5 风劲衣单手屡呵,幽窗轧轧度寒梭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风劲衣单手屡呵,幽窗轧轧度寒梭出自唐朝诗人蒨桃的作品《呈寇公风劲衣单手屡呵》,其古诗全文如下: 风劲衣单手屡呵,幽窗轧轧度寒梭。 腊天日短不盈尺,何似妖姬一曲歌。 【注 【查看全文】

6 强欲从君无那老,将因卧病解朝衣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强欲从君无那老,将因卧病解朝衣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古诗词作品《赠郭给事》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洞门高阁霭余晖,桃李阴阴柳絮飞。 禁里疏钟官舍晚,省中啼鸟吏人稀。 晨摇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