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出自唐朝诗人严维的古诗词作品《丹阳送韦参军》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注释】
参军:古代官名
丹阳:地名。唐天宝间以京口(今江苏镇江)为丹阳郡,曲阿为丹阳县(今江苏丹阳县)。二者地理位置相近
郭:古代在城外围环城而筑的一道城墙
行舟:表示友人将从水路离去
别:离别
日晚:日暮,此处暗示思念时间之久
江:长江
寒鸦:也叫慈乌,体型较小,背部为黑色
悠悠:长久遥远
【翻译】
在丹江外城边上送别行舟,今天一别我知道两地悲愁。天晚我仍站在江南望江北,乌鸦都已归巢只见水悠悠。
【赏析】
《丹阳送韦参军》是一首送别的名作,造语清丽流畅,诠释诗人对友人的一种真挚感情。首句“丹阳郭里送行舟”,交代了送别的地点——丹阳的内外城之间,友人出行的方式——由水路乘船。古代城防有内外两道,内为城而外为郭。丹阳是江城,故郭里也能行船。
次句“一别心知两地秋”,交代送别的时间——秋天。“一叶落而知天下皆秋”。“两地秋”之语,并不是说两地秋色有何不同,而是说同样秋色,而人已分两地。惜别之情,溢于言外。值得注意的还有句中隐含着的“愁”字。“愁”字可以被分解为“心”、“秋”两字,故诗人往往用“秋心”、“心上秋”之类的辞藻来暗指“愁”字。“一别心知两地秋”,明写秋而隐写愁,耐人寻味。
第三、四句写别后的情景。“日晚江南望江北”,点明友人远行的方向——江北。兰舟已逝,离情难舍。天色向暮;连成群的寒鸦也纷纷飞尽,各自归入巢中。但是,诗人仍在江畔伫立,久久地凝望着友人离去的方向。“寒鸦飞尽水悠悠”,是望中之景,然而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合为一体。友人远去,相见无期,鸟儿飞尽,无踪可寻。天地间显得多么空阔、多么寂寞。只有那无尽的江水在无言地流淌,恰如诗人心中无限的忧愁。
这首诗的特点是感情深挚自然,情景高度和谐,妙语连珠,余韵无穷,的确是唐人送别诗中的精品。
相关阅读
1 飘堕人间,步虚声断,露寒风细。抱素琴,独向银蟾影里,此怀难寄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飘堕人间,步虚声断,露寒风细。抱素琴,独向银蟾影里,此怀难寄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水龙吟小沟东接长江》,其古诗全文如下: 小沟东接长江,柳堤苇岸连云际。烟村潇洒, 【查看全文】
2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_道德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道可道也①,非恒道也②。名可名也③,非恒名也。无名④,万物之始也;有名⑤,万物之母也⑥。故 【查看全文】
3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梦游天姥吟留别》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 【查看全文】
4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出自唐朝诗人张九龄的古诗词作品《湖口望庐山瀑布水》第七八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 【查看全文】
5 渔舟容易入春山,仙家日月闲。绮窗纱幌映朱颜,相逢醉梦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渔舟容易入春山,仙家日月闲。绮窗纱幌映朱颜,相逢醉梦间出自宋朝诗人司马光的作品《阮郎归渔舟容易入春山》,其古诗全文如下: 渔舟容易入春山,仙家日月闲。绮窗纱幌映朱颜 【查看全文】
6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秋兴昆吾御宿自逶迤》,其古诗全文如下: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