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关曲 中秋月

发布时间:2016-09-08 00:00

  这首词记述的是作者苏轼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阳关曲⑴·中秋作

  暮云收尽溢清寒⑵,银汉无声转玉盘⑶。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释】

  ⑴阳关曲:本名《渭城曲》。单调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韵。宋秦观云:“《渭城曲》绝句,近世又歌入《小秦王》,更名《阳关曲》。”

  ⑵溢:满出。暗寓月色如水之意。清寒:清朗而有寒意。

  ⑶银汉:银河。转:移动。玉盘:指月亮。

  【白话译文】

  晚间云雾全都收尽,高空中溢出一片清寒。银河悄然无声,天上缓缓移动着白玉圆盘。此生的此夜不易始终这样美好,明年的明月将在什么地方赏观?

  【创作背景】

  就在创作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之后不久,苏轼兄弟便得到了团聚的机会。熙宁九年(1076)冬苏轼得到移知河中府的命令,离密州南下。次年春,苏辙自京师往迎,兄弟同赴京师。抵陈桥驿,苏轼奉命改知徐州。四月,苏辙又随兄来徐州任所,住到中秋以后方离去。七年来,兄弟第一次同赏月华,而不再是“千里共蝉娟”。苏辙有《水调歌头》(徐州中秋)记其事,苏轼则写下这首小词,题为“中秋作”。

  【赏析】

  这首小词,题为“中秋月”,自然是写“人月圆”的喜悦;调寄《阳关曲》,则又涉及别情。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首句言月到中秋分外明之意,但并不直接从月光下笔,而从“暮云”说起,用笔富于波折。明月先被云遮,一旦“暮云收尽”,转觉清光更多。句中并无“月光”、“如水”等字面,而“溢”字,“清寒”二字,都深得月光如水的神趣,全是积水空明的感觉。

  月明星稀,银河也显得非常淡远。“银汉无声”并不只是简单的写实,它似乎说银河本来应该有声的,但由于遥远,也就“无声”了,天宇空阔的感觉便由此传出。此夜明月显得格外圆,恰如一面“白玉盘”似的。语本李白《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此处用“玉盘”的比喻写出月儿冰清玉洁的美感,而“转”字不但赋予它神奇的动感,而且暗示它的圆。两句并没有写赏月的人,但全是赏心悦目之意,而人自在其中。

  明月圆,更值兄弟团聚,难怪词人要赞叹“此生此夜”之“好”了。从这层意思说,“此生此夜不长好”大有佳会难得,当尽情游乐,不负今宵之意。不过,恰如明月是暂满还亏一样,人生也是会难别易的。兄弟分离即,又不能不令词人慨叹“此生此夜”之短。从这层意思说,“此生此夜不长好”又直接引出末句的别情。说“明月明年何处看”,当然含有“未必明年此会同”的意思,是抒“离扰”。同时,“何处看”不仅就对方发问,也是对自己发问,实寓行踪萍寄之感。末二句意思衔接,对仗天成。“此生此夜”与“明月明年”作对,字面工整,假借巧妙。“明月”之“明”与“明年”之“明”义异而字同,借来与二“此”字对仗,实是妙手偶得。叠字唱答,再加上“不长好”、“何处看”一否定一疑问作唱答,便产生出悠悠不尽的情韵。


相关阅读
1 南乡子 送述古 苏轼

导语:送述古是来自于词人苏轼的《南乡子送述古》,是一首描写送别的词人,深受人们的喜爱,也表达词人苏轼的情真意切的情感。 《南乡子送述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这是 【查看全文】

2 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

导语:《蝶恋花·密州上元》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确是“有境界”之作,写出了对“凡耳目之所接者”的真实感受,抒发了对国计民生的忧患之情。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轼《 【查看全文】

3 苏轼赞美长江的诗句

苏轼赞美长江的诗句有哪些呢?本文是小编精心编辑的苏轼赞美长江的诗句,希望能帮助到你! 苏轼赞美长江的诗句【1】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 【查看全文】

4 虞美人苏轼赏析

虞美人此词以美的意象,给人以极高的艺术享受。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虞美人苏轼赏析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 【查看全文】

5 苏轼 东坡居士由来

导语:著名的诗人苏轼有着一个非常响亮的别名,那就是东坡居士啦!那么,各位小伙伴是否知道东坡居士的由来呢? 元丰三年,苏轼谪居黄州。这时,他的俸禄减了一半,而家里供养的 【查看全文】

6 苏轼《昭君怨·送别》原文翻译赏析

这首词作于熙宁七年(1074)二月,是作者为送别柳子玉(名瑾)而作。子玉是润州丹徒人,与东坡谊兼戚友。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苏轼时任杭州通判,赴常州、润州一带赈饥,子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