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写的这首小令《采桑子》只用了只言片语,却达到了言尽而意隽的境界之美。
采桑子
苏轼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
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
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撚轻扰。
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
苏轼词作《采桑子》鉴赏
这首《采桑子》是苏轼的即兴之作,虽不尽完美,却显示了他的素养与才华。宋神宗熙宁七年甲寅仲冬,即1074年冬,东坡调任密州知州,途经润州即现江苏镇江市,与孙巨源、王正仲甘露寺多景楼集会。席间有色艺俱佳的官妓胡琴相伴,周围是晚霞夕照中愈显奇丽的美景,于是孙巨源请东坡临景填词。东坡应约写下了这首《采桑子》,另作了一首名为《润州甘露寺弹筝》的诗。
首句“多情多感仍多病”四借用杜甫《水宿遣兴奉呈群公》首句“鲁钝仍多病”的句型和后三字,连用三个“多”字言情发端,以其奇兀给人以强烈的印象。“多景楼”的“多”字与上句中的三个“多”字相映成趣,直接点出当下环境。多景楼北固山后峰、甘露寺,下临长江,三面环水,登楼四望,美景尽收眼底,曾被赞为天下江山第一楼。东坡博古通今,关心时政,喜欢寻幽探胜,这样的楼上赏景又怎能不触景生情呢?三国时的孙权曾建都于此,元朝宋武帝萧刘裕曾此讨伐桓玄,东晋谢安、梁武帝衍也曾此流连,面对这样的古迹,苏轼思古想今,感慨万千,满怀愁绪,涌上心头,喷吐于笔端,即为“三多”——情多,感多,病多,凝练而又传神。东坡贵可以那样戛然而止,迅疾道出“多景楼中”,为的是顾及全篇,不使这忧愁情绪的抒发过多而溢。
“尊酒相逢”,点明与孙巨源、王正仲等集会于多景楼之事实,语感平实,为的是给下面抒情的“乐事回头一笑空”作一铺垫。“乐事回头一笑空”,与起句“多情多感仍多病”的语意相连,意谓这次多景楼饮酒听歌,诚为“乐事”,可惜不能长久,“一笑”之后,“回头”看时,眼前的“乐事”便会消失,只有“多情”、“多感”、“多病”永远留心头,哀怨尽言外。上片虚与实结合,言事与言情的结合,而以虚为主,以言情为主,既不浮泛,又颇空灵错落有致。
上片由情至事,由事归情,借眼前之景,写心中之情,意蕴盎然,如神来之笔。
“停杯且听琵琶语”承上启下,认为“乐事回头一笑空”,故不能以认真的态度来对待音乐,所以东坡特地挑选了虚字“且”放于“听”字之前,用以表现他当时不经意的心态。“细撚轻拢”句和上句中的“琵琶语”,都是自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化出,赞美官妓胡琴弹奏琵琶的技艺。本无心欣赏,然而却被吸引,说明演奏得确实美妙。“撚”,指左手手指按弦柱上左右搓转:“拢”,指左手手指按弦向里推,赞美之情通过“细”和“轻”两字来表达出来,让人不由联想起白居易曾描述过的“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音乐之美。赞罢弹奏者的技艺,顺势描写弹奏者,但东坡惜墨如金,不去写其容貌、形体和服饰等,只用“醉脸春融”四字来写其神,丽而不艳,媚中含庄,活脱脱描摹出一个怀抱琵琶的少女两颊泛红,嘴角含笑的动人姿态。
“斜照江天一抹红”,是一句景语,是当时“残霞晚照”的写实,也可借以形容胡琴姑娘之“醉脸”,妙处于难以捉摸,耐人寻味。这句“斜照江天一抹红”,其意同于李商隐《乐游原》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只不过色彩明快,而其意又言外罢了。
相关阅读
1 苏轼描写西湖的诗句赏析
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是“唐宋八大家 【查看全文】
2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悼亡词,表现了诗人对于悼念原配妻子王弗的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全诗如下: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 【查看全文】
3 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导语:《蝶恋花·密州上元》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确是“有境界”之作,写出了对“凡耳目之所接者”的真实感受,抒发了对国计民生的忧患之情。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轼《 【查看全文】
4 苏轼的资料才华洋溢的诗人苏轼的资料讲述了苏轼的什么故事呢?苏轼的创作实践体现了他的文艺观。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查看全文】
5 苏轼作品蝶恋花的赏析《蝶恋花》是苏东坡的经典作品,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苏东坡作品蝶恋花的赏析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蝶恋花·暮春别 【查看全文】
6 苏轼的作品《水龙吟》翻译以及赏析苏词是个豪爽的诗人,他的诗作大多是以豪放著称,但是也有婉约之作。以下这首《水龙吟》即为其中之一。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