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二

发布时间:2016-10-21 00:00

  苏轼创作的《》是怎样的一首古诗呢?欢迎阅读小编整理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二,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二

  放生鱼鳖逐人来, 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 风船解与月徘徊。

  诗意

  放生的鱼鳖跟随人来,池塘里荷花到处开放。

  从水中看山如倒过来,开船随风在月下徘徊。

  知识扩展: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译文

  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注释

  1、望湖楼: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位于杭州西湖畔,五代时吴越王钱弘俶所建。

  2、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3、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4、遮:遮盖,遮挡。

  5、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6、忽:突然。

  苏轼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相关阅读
1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苏轼

本诗通过描绘了望湖楼的美丽雨景,表达了诗人苏轼对于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全诗如下: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 【查看全文】

2 苏轼被贬时写的诗赏析

司马光执政时宋哲宗的年号是“元祐”年号,这一时期的官员被称为“元祐党人”,被打入“另册”,苏轼自然也在册中。此后苏轼被一贬再贬,直到贬到遥远的海南岛。接下来小编为 【查看全文】

3 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赏析 苏轼

出猎对于苏轼这样的文人来说,也许是偶然的会做的事情。但是由于出猎的这件事,鼓舞了苏轼报国立功的信念。《江城子密州出猎》全诗如下: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 【查看全文】

4 赏析苏轼的诗句

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主要代表,“宋四家”之一。下面是关于赏析苏轼的诗句的内容,欢迎阅读! 惠崇春江晚景(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暧鸭先知。 蒌蒿满地 【查看全文】

5 苏轼《江城子》原文翻译及解析

《江城子》 作者: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查看全文】

6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苏轼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全词的特点是即景抒慨,富有深刻的人生哲理,为著名词人苏轼所作。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