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苏轼带拼音

发布时间:2017-12-31 00:00

  作者通过对残红退尽、春意阑珊的暮春景色的描写和远行途中的失意心境的描绘,借惜春伤情之名,表达出作者对韶光流逝的惋惜、宦海沉浮的悲叹和浮生颠沛的无可奈何。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蝶恋花苏轼带拼音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蝶恋花

  苏轼

  huā tuì cán hóng qīng xìng xiǎo 。yàn zǐ fēi shí ,lǜ shuǐ rén jiā rào 。zhī shàng liǔ mián chuī yòu shǎo ,tiān yá hé chù wú fāng cǎo !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qiáng lǐ qiū qiān qiáng wài dào 。qiáng wài háng rén ,qiáng lǐ jiā rén xiào 。xiào jiàn bú wén shēng jiàn qiāo ,duō qíng què bèi wú qíng nǎo 。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译文

  花儿残红褪尽,树梢上长出了小小的青杏。燕子在天空飞舞,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柳枝上的柳絮已被风吹得越来越少,天涯路远,哪里没有芳草呢。

  围墙里有位少女正荡着秋千。围墙外行人经过,听到了墙里佳人的笑声。笑声渐渐就听不到了,声音渐渐消散了,行人怅然,仿佛自己的多情被少女的无情所伤。

  注解

  褪:有两种读音tuì和tùn,有说,此处应念tùn。褪(tùn)是个后起字,解作卸衣、花谢、色减、退却。但褪(tuì)本身也有减色、消退的意思。所以,李太仆还是念做tuì。

  悄(qiǎo):悄也有两种读音,qiǎo 和qiāo 。悄(qiǎo)是忧愁、寂静无声的意思。悄(qiāo)是没有声音或声音很低,不让人知道的意思,一般用于叠声词。所以这里念qiǎo。

  鉴赏

  这首词以种种柔美的意象,塑造出一个多愁善感的伤春少女形象;以春意阑珊的景象,烘托出少女伤春的复杂心绪。

  上片由写景过渡到写人。春光已消逝大半,蝴蝶懒得飞舞,黄莺也有些倦怠,风卷花落,残红满院。面对这风雨送春归、无计留春住的情景,心事重重的少女,不免触目伤情,倍添寂寥之感。自然,蝶、莺本来不见得慵懒,但从这位少女的眼光看来,不免有些无精打采了。发端写景,下了懒、慵、狂、残等字,就使周围景物蒙上了主人公的感情色彩,隐约地透露了主人公的心境。以下写人:红日偏西,午醉未醒,光线渐暗,帘幕低垂。此情此景,分明使人感到主人公情懒意慵,神倦魂销。无一语言及伤春,而伤春意绪却宛然目。

  下片由写少女的外形象,过渡到写内心世界,点出伤春的底蕴。首句以形写神,写因伤春而懒于梳洗。以下承上刻画愁思之重。总是愁媒,欲诉谁消遣,是说触处皆能生愁,无人可为排解。总字统括一切,一切景物都成为愁的触媒,而又无人可以倾诉,则心绪之烦乱,襟怀之孤寂,可以想见。到此已把愁情推向高潮。煞拍宕开,谓此情将不会一无依托,杨花尚有东风来吹拂照管,难道自身连杨花也不如吗!杨花似花非花,花中身价不高,且随风飘荡,有似薄命红颜,一无依托。这里即景取喻,自比杨花,悲凉之情以旷语出之,愈觉凄恻动人。

  词的结尾耐人寻味。它创造出新意境,写出了少女的消极伤感与天真大胆交织的矛盾心理,显得不同凡响,别具一格。


相关阅读
1 苏轼《赠刘景文》翻译以及赏析

这是一首赠友诗,其中诗中所咏之物为秋天景象。而诗中绝妙之处,是诗人不是简单地写出荷、菊花朵的凋零,而将描写的笔触伸向了荷叶和菊枝。 赠刘景文 【宋】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 【查看全文】

2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全文 苏轼

导语: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抒发诗人苏轼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是一首怎样的诗篇呢?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 【查看全文】

3 苏轼《莲》诗句赏析

《莲》 是一首意蕴丰富的诗歌,苏轼《莲》诗句有哪些?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莲 作者:苏轼 城中担上卖莲房,未抵西湖泛野航。 旋折荷花剥莲子,露为风味 【查看全文】

4 苏轼的诗

苏轼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他的诗词豪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轼的诗,欢迎大家阅读。 苏轼的诗 1、《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 【查看全文】

5 苏轼《蝶恋花·春景》原文及译文

《蝶恋花·春景》是苏轼的伤春之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轼《蝶恋花·春景》原文及译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蝶恋花·春景 宋代: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 【查看全文】

6 水调歌头苏轼赏析400字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时所作。本文为水调歌头苏轼赏析400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水调歌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