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苏轼
缑山仙子,高情云渺,不学痴牛騃女。
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
客槎曾犯,银河波浪,尚带天风海雨。
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苏轼词作鉴赏
这首词咏调名本意,是为送别友人陈令举而作。
全词立意上一反旧调,不写男女离恨,而咏朋友情意,别有一番新味。
此词上片,也紧切七夕下笔,但用的却是王子乔飘然仙去的故事。据刘向《列仙传》载,周灵王太子王子乔,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之间,被道士浮丘公接上嵩高山,三十余年后于山上见柏良,对他说: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颠。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
苏轼此词上片,借这则神话故事,称颂一种超尘拔俗、不为柔情羁縻的飘逸旷放襟怀,以开解友人的离思别苦。发端三句,赞王子乔仙心超远,缥渺云天,不学牛郎织女身陷情网,作茧自缚。一扬一抑,独出机杼,顿成翻案之笔。缑山,河南偃师县。缑山仙子,指王子乔,因为他缑山仙去,故云。凤箫两句,承不学句而来,牛女渡河,两情缱绻,势难割舍;仙子吹箫月下,举手告别家人,飘然而去。前者由仙入凡,后者超凡归仙,趋向相反,故赞以不学痴牛呆女。
下片写自己与友人的聚合与分离,仿佛前缘已定,事有必然。据东坡《记游松江》(《东坡志林》卷一)说:吾昔自杭移高密,与杨元素同舟,而陈令举、张子野皆从余过李公择于湖,遂与刘孝叔俱至松江。夜半月出,置酒垂虹亭上。苏轼于熙宁七年九月从杭州通判移任密州知州,与同时奉召还汴京的杭州知州杨元素同舟至湖州访李公择,陈令举、张子野同行,并与刘孝叔会于湖州府园之碧澜堂,称为六客之会,席上张子野作《定风波令》,即六客词,会后同泛舟游吴松江,至吴江垂虹亭畅饮高歌,坐客欢甚,有醉倒者。但作者不是径直叙写这段经历,仍借与天河牛女有关的故事来进行比况。张华《博物志》载一则故事说:天河与海相通,年年有浮槎定期往来,海滨一人怀探险奇志,便多带干粮,乘槎浮去。经十余日,至一城郭,遇织布女和牵牛人,便问牵牛人,此是何处。牵牛人告诉他回去后问蜀人严君平便知。
后来乘槎人还,问严君平。君平告以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算年月,正是乘槎人到天河之时。词人借用这则优美的神话故事,比况几位友人曾冲破澄澈的银浪泛舟而行。槎,即竹筏:客槎,一语双关:明指天河的浮槎,暗喻他们所乘的客船。尚带天风海雨,切合浮槎通海之说。煞拍两句笔墨落到赠别。相逢一醉是前缘,写六客之会:风雨散、飘然何处,风雨承上天风海雨,写朋友分袂,各自西东。一醉是前缘,含慰藉之意:飘然何处,蕴感慨无限。
这首词不但摆脱了儿女艳情的旧套,借以抒写送别的友情,而且用事上紧扣七夕,格调上以飘逸超旷取代缠绵悱恻之风,读来深感词人逸怀浩气超乎尘垢之外。
相关阅读
1 苏轼的作品《水龙吟》翻译以及赏析
苏词是个豪爽的诗人,他的诗作大多是以豪放著称,但是也有婉约之作。以下这首《水龙吟》即为其中之一。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 【查看全文】
2 苏轼的禅诗赏析北宋的大文豪苏轼不仅是才华横溢的大文豪,同时因为受传统的儒家文化教育,苏轼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爱国诗人。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苏轼的禅诗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苏轼禅诗其 【查看全文】
3 苏轼新城道中诗句赏析导语:整体感知诗歌感情基调,感受诗人情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苏轼新城道中诗句赏析,欢迎借鉴! 新城道中(其一) 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 【查看全文】
4 论苏轼乐观旷达的诗句当后人说到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时,不约而同地将目光集中到苏轼身上,而苏轼的成就最主要在诗词方面,这些诗词中无不体现着乐观旷达的精神,这种精神深深影响着后人。 苏轼诗词 【查看全文】
5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赏析 苏轼苏轼的《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赏析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描述了什么呢?《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有着什么精彩的语句呢? 【前言】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查看全文】
6 苏轼《有美堂暴雨》赏析导语:《有美堂暴雨》是宋代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生动地展现暴雨由远而近、横跨大江、呼啸奔来的壮观景象。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苏轼《有美堂暴雨》赏析,希望对你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