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节选)

发布时间:2018-02-10

  【原文】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馀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予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予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宋]王安石

  【赏析】

  《游褒禅山记》作于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年),王安石时年34岁。褒禅山,在今安徽省含山县北。他在文中用游山作比喻,说明要实现远大的抱负,须有百折不挠的精神与坚强的毅力。如果这样做了,即使不成功,也无可指责,不至于后悔。


相关阅读
1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是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变法自熙宁二年(1069年)开始,至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结束,故 【查看全文】

2 古诗元日王安石拼音版

《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下面我 【查看全文】

3 《泊船瓜洲》证明王安石是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

引导语: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证明他是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那么我们一起来学习下文来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自绿江南 【查看全文】

4 王安石《春日》赏析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本文为王安石《春日》赏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春日 【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 柴门照水见青苔,春绕花枝漫漫开。 路远游 【查看全文】

5 王安石《题西太一宫壁二首》译文及赏析

题西太一宫壁二首 王安石 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 三十年前此地,父兄持我东西。 今日重来白首,欲寻陈迹都迷。 【译文】 柳叶与鸣叫的蝉显 【查看全文】

6 王安石的文学艺术

从文学角度总观王安石的作品,无论诗、文、词都有杰出的成就。北宋中期开展的诗文革新运动,在他手中得到了有力推动,对扫除宋初风靡一时的浮华余风作出了贡献。但是,王安石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