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王安石的《度支副使厅壁题名记》是一篇创作于北宋时期的散文。这篇文章是作者应三司副使吕景初的要求写的,作于公元1060年(嘉祐五年),时作者任三司度支判官,下面是小编整理这首诗的原文翻译以及练习题,我们一起阅读学习吧。
《度支副使厅壁题名记》
作者:王安石
【原文】
三司副使,不书前人姓名。嘉祐五年,尚书户部员外郎吕君冲之,始稽之众史,而自李缭纮已上至查道,得其名;自杨偕已上,得其官;自郭劝已下,又得其在事之岁时,于是书名而镵之东壁。
夫合天下之众者财,理天下之财者法,守天下之法者吏也。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法不善,则有财而莫理。有财而莫理,则阡陌闾巷之贱人,皆能私取予之势,擅万物之利,以与人主争黔首,而放其无穷之欲,非必贵强桀大而后能。如是而天子犹为不失其民者,盖特号而已耳。虽欲食蔬衣敝,憔悴其身,愁思其心,以幸天下之给足,而安吾政,吾知其犹不行也。然则善吾法,而择吏以守之,以理天下之财,虽上古尧、舜犹不能毋以此为先急,而况于后世之纷纷乎?
三司副使,方今之大吏,朝廷所以尊宠之甚备。盖今理财之法,有不善者,其势皆得以议于上而改为之。非特当守成法,吝出入,以从有司之事而已。其职事如此,则其人之贤不肖,利害施于天下如何也!观其人,以其在事之岁时,以求其政事之见于今者,而考其所以佐上理财之方,则其人之贤不肖,与世之治否,吾可以坐而得矣。此盖吕君之志也。
——选自上海人民出版社排印本《王文公文集》
【译文】
三司副使官署中,以往不记录历任副使的姓名。嘉祐五年,尚书户部员外郎吕冲之方才开始查考各种文献资料,终于查明了从李纮以前直至第一任度支副使查道的姓名,以及杨偕以前历任度支副使的官阶品秩,从郭劝以后,又查清了历任度支副使任职的年月,于是将他们的姓名写在石上并且刻在度支副使厅的东壁上。
能聚合天下之民众的是经济,治理天下经济的是法令,执行天下法令的是官吏。官吏不好,则虽有法令而不能贯彻;法令不当,则虽然经济形势很好而无从管理。经济形势很好而不妥善管理,那样连一般富商豪民都会有操纵市场的势力,获得垄断各种物资的利益,来与皇帝争夺黎民百姓,从而满足他们自己的无穷欲望,这不一定需要豪门强宗大势力的人才可以办到。如果到了这个地步还说是皇帝没有失去百姓,那只不过是徒有天子之名罢了。即使皇帝粗衣淡饭,终日操劳得精疲力尽,忧愁郁结于心,想使天下富足政治安定,我们知道这依旧是行不通的。由此看来制定正确的法令,选择好的官吏来贯彻,从而管理好天下的经济,即使是上古时代的尧舜也不能不以理财为第一重要的事情,更何况后世乱乱纷纷的世道呢。
三司副使是当今的大官,朝廷所以在各方面都非常器重。因为如今管理经济方面的法令,如果有不足之处,主管者就有权在朝堂上与皇帝一起讨论后而加以修正,并不一定要求死守现成的法令,把财政收支管得太死,只要听从上级的命令就算了。它的职务是这样的重要,那么担任此职的官员的好坏,关系到天下百姓的利害也就多么重要啊!我们看到历任职官的姓名,并且知道他任职的年月,来考究他的政绩对于今日的影响,而且考察他辅助皇上管理经济的方略,那么这人究竟是贤能还是不称职,把天下是否管理好,我们就可以因此而明白了。这大概就是吕君刻石的用意所在吧。
王安石《度支副使厅壁题名记》练习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稽之众史 稽:考查
B.于是书石而镵之东壁 镵:镌刻
C.盖特号而已耳 特:特别
D.然则善吾法而择吏以守之 善:修改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B.守天下之法者吏也 是寡人之过也
C.以理天下之财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D.则其人之贤不肖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安石这篇文章的构思不局限在眼前“厅壁题名”这件事情上,而是拓宽视野,从多方面加以发挥,直抒己见。这些政见都富有社会现实的针对性。
B.文中论述了财、法与吏三者之间互相制约的重要关系,并强调在实践中考察官吏的才能,这些都表现出作者敏锐的政治眼光和远见卓识,并为后来推行新法奠定了理论基础。
C.本文第一段简要交代“题名”之事,第二段则放开说理,指出整顿吏治是治国之本。强调没有完善的法制,国家便无从管理;没有良好的官吏,又难以守法。
D.文章叙事简洁,笔墨集中精炼而有变化。这种详略得当、能开能合的写法,显示出作者用笔的工妙。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观其人以其在事之岁时以求其政事之见于今者而考其所以佐上理财之方则其人之贤不肖与世之治否吾可以坐而得矣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虽欲食蔬衣敝,憔悴其身,愁思其心,以幸天下之给足。(4分)
(2)三司副使,方今之大吏,朝廷所以尊宠之甚备。(3分)
参考答案:
1.C特:只不过
2.B都表判断。A.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C.连词表目的,用来;介词,用D.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动词,去往到
3.C由“然则善吾法而择吏以守之,以理天下之财,虽上古尧、舜犹不能毋以此为先急,而况于后世之纷纷乎?”等句可知,作者认为理财是治国之本。
4.观其人/以其在事之岁时/以求其政事之见于今者/而考其所以佐上理财之方/则其人之贤不肖/与世之治否/吾可以坐而得矣(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5.(1)即使皇帝穿着破旧的衣服吃粗陋的饭菜,终日操劳得精疲力尽,忧愁郁结于心,希望让天下富足。(“衣敝”活用1分,“憔悴”1分,“幸”1分,句意通顺1分)
(2)三司副使是当今的大官,朝廷因此在各方面都非常器重。(判断句1分,“甚备”1分,句意通顺1分)
相关阅读
1 王安石的诗词名句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良禽相木而栖,良臣相主 【查看全文】
2 王安石与林则徐的相似之处【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 【查看全文】
3 王安石《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 君讳平,字秉之,姓许氏。余尝谱其世家②,所谓今泰州海陵县主簿者也。君既与兄元相友爱称天下,而自少卓荦不羁,善辩说,与其兄俱以智略为当世大人 【查看全文】
4 宋朝王安石元日的拼音王安石的《元日》这首诗描写了宋代人过春节的场面。有哪些?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yuán rì 元 日 sòng wáng ān shí (宋) 王 安 石 bào zhú shēng zhōng yī suì c 【查看全文】
5 王安石改革运动公元1067年宋神宗继位,起用王安石为江宁知府,旋即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1068年,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王安 【查看全文】
6 王安石思王逢原三首引导语:王安石的《思王逢原三首》是悼念故友之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与学习相关的知识点。 其一 布衣阡陌动成群,卓荦高才独见君。 杞梓豫章蟠绝壑,骐驎騕褭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