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中秋饮酒 辛弃疾

发布时间:2016-10-10 00:00

  辛弃疾的作品《木兰花慢·中秋饮酒》为咏月诗中的名篇,千古流传着,被人们所赞赏。

  木兰花慢·中秋饮酒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译文

  今晚的月亮是多么可爱,悠悠忽忽地向西走,它究竟要到哪里去呢?是另外还有一个人间,那边刚好看到你升起在东头呢?还是在那天外广阔的宇宙,空无所有,只有浩浩长风把这美好的中秋月送走呢?它象一面飞入天空的宝镜,却不会掉下来,难道是谁用一根无形的长绳把它系住了吗 ?月宫里的嫦娥直到如今没有出嫁 ,不知又是谁把她留住了呢 ?

  听说月亮游过海底,可又无从查问根由,这事真是不可捉摸,而叫人发愁。我怕大海中万里长鲸横冲直撞,会触破月宫的玉殿琼楼。月从海底经过,会水的虾蟆不用担心,可是那玉兔何曾学会游泳呢 ?如果这一切都安然无恙,那么,又为何逐渐变成弯钩模样?

  赏析

  词人这一连串的发问,把我们带入了富于浪漫色彩的神话世界 ,想象新奇,幽默而又妩媚,问得奇,问得妙。

  当然 ,稼轩写这首词不只是驰骋艺术才思而已,其中也有着作者对客观自然现象的深入观察,作出了大胆的猜测。在诗词中,向月亮发问,前已有之,不算什么发明创造。如李白的“青天有月几时来,我今停杯一问之”,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等,然而,这首词中所提出的一些疑问,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大胆猜测,却是前人所不及的。月亮绕地球旋转这个科学现象的发现,曾引起天文学界的革命。而在哥白尼前三、四百年,宋代词人辛弃疾在观察月升月落的天象时,已经隐约猜测到这种自然现象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 :“稼轩中秋饮酒达旦,用《天问 》体作《木兰花慢》以送月曰:‘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

  在宋代词人中,辛弃疾一向被推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所谓“豪 ”,就是豪纵跌宕 ,横绝古今 ;所谓“放 ”,就是雄放恣肆,别开天地。辛弃疾的词,的确达了这种境界。他这首用《天问》体写词,通篇设问,一问到底,这在宋词中是一创格,表现出作者大胆创新、不拘一格的艺术气魄。它打破了词的上下片的界限,一口气对月发出一连串的疑问。词的用韵也完全适应豪纵激宕的感情,读起来一气贯注,势如破竹。并且多用散文化句式入词,使词这种形式更能挥洒自如地表现思想感情,给作品带来不可羁勒的磅礴气势。并且,这首词还有其另外一层含义,即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思。在这首词中,作者以皎洁的圆月象征大宋江山,而对它的命运忧心忡忡,“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强烈地透露出作者对误国误民的奸邪势力的憎恶之情,表达了他对南宋朝廷命运和前途的深深忧虑,寓意深刻。


相关阅读
1 辛弃疾的西江月

词描写的是一幅农村夏夜图,词人自己陶醉在丰收在望的欢乐之中。下面和小编一起赏析词人辛弃疾的这首古诗!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 【查看全文】

2 《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辛弃疾宋词鉴赏

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 辛弃疾 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 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 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 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 【查看全文】

3 贺新郎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辛弃疾

作者辛弃疾是怀着很深沉的感情写下这篇佳作《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的,他胸中有着许多的壮志,但是却没办法实现。 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 【查看全文】

4 辛弃疾古诗《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这是《稼轩词》中突出的爱国篇章之一,表达诗人想要抗敌救国的雄图大志,以及为国效劳的忠心。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①》 作者: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②。舞 【查看全文】

5 辛弃疾的诗词大全

1、摸鱼儿·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 【查看全文】

6 南乡子·好个主人家 辛弃疾

这首词《南乡子·好个主人家》的特点是通俗似曲,为词人辛弃疾所作。《南乡子·好个主人家》的词突破了文人词追求典雅的传统。 南乡子·好个主人家 好个主人家。不问因由便去嗏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