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的古诗《鹧鸪天·送廓之秋试》全文赏析

发布时间:2016-10-08 00:00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是辛弃疾创作的送别词,既抒发了离别时候的情绪,也表达了心中美好的祝愿。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这是一首送别词。首句“白苎新袍入嫩凉”中的“嫩”字很有意蕴,词人将天气的凉爽感受着一“嫩”字来表现,可谓出语惊人。这种“陌生化”的表达,将秋天天气微凉、清爽和清新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次句“春蚕食虽响回廊”就是在首句所点明的环境基础上写范廓之(也可以说是考生们)穿着白色苎麻做的新衣服在微凉的天气里端坐在考场中,奋笔疾书而发出了如春蚕嚼桑叶般的沙沙声的情景。这样写,突出了“秋试”之“秋”的季节特点,在秋高气爽的季节,参加应试的举子们奋笔疾书、紧张忙碌的情状通过“春蚕食叶”的比喻表现出来。

  此词突出的表现手法是虚实相生。上阕点明时令和环境。“白苎新袍入嫩凉”是实写送别的季节——初秋、天气环境——微凉、被送者的衣着——白苎新袍;“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是虚写,想象仲秋时节范廓之参加秋试的情景、此次秋试的结果以及下一年参加春闱的结果,虚实结合。下阕,“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用比喻的手法实写廓之携书剑登程的情景,实中有虚,以虚喻实,喻体“鹏北海,凤朝阳”意境豪迈雄壮,充满对廓之的鼓励;“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完全是虚写,想象廓之连中两试后轻松愉快的心情,表达了对廓之的美好祝福。

  此词在意象运用与意境创设上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朝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既文又武,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

  此词用典也很突出,“春蚕食叶”“禹门”“桃花浪““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青云”都用了典故。如桃花浪,典出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六:“鲍氏安国、安行、安世兄弟,三科连中,故程文昌伯禹赠之诗,有‘七年三破桃花浪’之句。”而“月殿先收桂子香”暗喻“蟾宫折桂”,“折桂”一词源于《晋书·郤诜传》“累近雍州刺史。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此后即将朝廷科举中选拔人才称为“折桂”。借喻高中状元。词人借用这两个典故,含蓄地表达对范廓之参加“秋试”的美好祝愿,祝愿他金榜题名。

  这虽是一首送别词,但因为是送人参加科考,自然不必如一般的送别诗般抒写离情别绪,而侧重于对应考者热情的鼓励和美好的祝愿,合情合理。


相关阅读
1 贺新郎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辛弃疾

作者辛弃疾是怀着很深沉的感情写下这篇佳作《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的,他胸中有着许多的壮志,但是却没办法实现。 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 【查看全文】

2 西江月辛弃疾原文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 【查看全文】

3 西江月辛弃疾注释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西江月辛弃疾注释,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西江月辛弃疾原文以 【查看全文】

4 辛弃疾古诗《摸鱼儿》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这首《摸鱼儿》的内容一变辛词常见的豪放的风格,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辛弃疾艺术风格的多样化,而这首词也表达诗人爱国情怀。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作者:辛弃疾 【查看全文】

5 西江月 辛弃疾

这首词,有一个生动具体的气氛,也表达出一种亲切感受到的情趣。这种情景交融的整体就是一个艺术的形象。下面和小编一起感受一下这首词吧。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 【查看全文】

6 醉花阴·黄花谩说年年好原文翻译 辛弃疾

《醉花阴黄花谩说年年好》是辛弃疾的作品。那么,《醉花阴黄花谩说年年好》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醉花阴黄花谩说年年好》是作者辛弃疾对于人生的一些感慨。 醉花阴黄花谩说年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