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居易湘灵
白居易11岁时,因避家乡战乱,随母迁居到父亲白季甫任官之地----徐州符篱(安徽省宿县)在那里遇一个小他四四岁的邻居小女孩相识,,她的名字叫湘灵,长的活泼可爱,还懂点音律,于是两人就成了朝夕不离、青梅竹马的玩伴。到白居易九岁、湘灵十五岁时,情窦初开,两人便开始了初恋。白居易有一首诗名为《邻女》,追叙了十五岁的湘灵,赞美湘灵的美丽和她悦耳的嗓音。
贞元十四年(798年),白居易27岁的时候,为了家庭生活和自已得前程,他不得不离开符篱去江南叔父处。一路上他写了三首怀念湘灵的诗。分别是《寄湘灵》、《寒闺夜》和《长相思》。由诗中可以清楚的看出,白居易与湘灵经过17年的相处和8年的相恋,感情已经很深了。离别后不但苦苦相思,而且已考虑结婚问题。但是湘灵担心她家门第低,攀不上白居易。最后表示了愿至天成和步步比肩行的恳切愿望。
贞元十六年初,白居易29岁考上了进士,回符篱住了近10个月,恳切要求母亲于湘灵结婚,但被母亲拒绝了。白居易无奈,便怀着极其痛苦的心情离开了家。贞元二十年(804年)秋,白居易在长安作了校书郎,需将家迁至长安,他回家再次苦求母亲允许他和湘灵结婚,母亲不但拒绝他们结婚,而且在全家迁离时不许他们见面。他们的婚姻无望了,但他们的深厚爱情并没有结束。白居易以不与他人结婚来惩罚母亲。
白居易37岁时才在母亲以死相逼下,经人介绍才与杨性女结了婚。后来白居易被贬江州途中,和夫人杨氏一起遇见了正在漂泊的湘灵父女,白居易与湘灵抱头痛哭了一场,并写下了题为《逢旧》的诗。这时白居易已经44岁,湘灵也40岁了,但未结婚。这首诗里白居易再次用了恨字,此恨与《长恨歌》的恨不会毫无关系,所以说白居易亲身经历的这段悲剧般的爱情为《长恨歌》打下了基础。
直到白居易53岁的时候,他在杭州刺史任满回洛京途中,看到变换旧村邻而湘灵已不知去向的时候,这段长达35年之久的恋爱悲剧才划上了离开的句号。相关诗作:
《邻女》
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莲。
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
《寄湘灵》
泪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
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凭栏杆独自愁。
《寒闺夜》
夜半衾稠冷,孤眠懒未能。
笼香销尽火,巾泪滴成冰。
为惜影相伴,通宵不灭灯。
《长相思》
九月西风兴,月冷霜华凝。思君秋夜长,一夜魂九升。
二月东风来,草坼花心开。思君春日迟,一日肠九回。
妾住洛桥北,君住洛桥南。十五即相识,今年二十三。
有如女萝草,生在松之侧。蔓短枝苦高,萦回上不得。
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
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
(长恨歌里“在地愿为连理枝”的前身。)
《冬至夜怀湘灵》
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
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
《感秋寄远》
惆怅时节晚,两情千里同。
离忧不散处,庭树正秋风。
燕影动归翼,蕙香销故丛。
佳期与芳岁,牢落两成空。
《寄远》
欲忘忘未得,欲去去无由。
两腋不胜翅,二毛空满头。
坐看新洛叶,行上最高楼。
暝色无边际,茫茫尽眼愁。
2 西湖治水
在白居易到西湖以前,西湖并没有的到根本的整治。遇到干旱天气,西湖水很浅,不够灌溉农田;每到下大雨,又会湖水泛滥,不能积蓄。造成农田和民用水都发生问题。
白居易怀着“下恤民庶”的抱负来到杭州做刺史的,到任以后,就把治理西湖列为议事日程上。他任杭州刺史的主要政绩之一就是治理西湖,就是在西湖东北岸一带修筑捍湖大堤,有效的蓄水泻洪,保证农田有谁灌溉,人民有水喝。
这个筑堤蓄湖的工程在白居易离任前的两个多月前得以竣工。824年三月,白居易亲自写了《钱塘湖石记》一文,刻成石碑,立在湖岸上。这篇碑记就成为关于西湖水利的重要历史文献。白居易修建的捍湖大堤,人们就称为“白公堤”,表达了对白居易的爱戴与怀念。
当然白居易在筑堤捍湖的过程中夜遇到一些麻烦。例如,当时有些人筑堤设闸、绝放湖水来灌溉农田的举措十分担心,而提出反对意见,白居易对此一一作出了解释与批驳。并且,白居易对西湖筑堤成后西湖的蓄水量与放湖水灌农田的实际功能也作了细密的测算。当然,捍湖大堤的建造是十分成功的。
到明代,白公堤仍然存在,它不仅是一座水利设施,而且还是当时杭州一条热闹繁荣的交通要道。只可惜白公堤的原址已经不复存在。我们今天说西湖白堤并不是白居易建造的白公堤了,人们游览西湖,就以白堤为白公堤的替身,来寄托对白居易的爱戴与怀念之情。
白居易与长庆二年十月赴任杭州刺史,前后三年(实际诗间仅20个月)白居易为杭州做了多见大事,对杭州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杭州这个山明水秀的城市,三面环山,山泉淙淙不竭,又有周边30里的西湖,蓄着一湖淡水,按说水源不成问题,但杭州人在唐代饮水却是个大问题?
原来杭州濒临钱塘江,由于受钱塘江咸潮长期侵蚀,地下谁又咸又苦,根本不能喝,唐代的杭州比今天小的多。城中居民大多住在井边,取井水饮用,而井水却是咸苦的,到西湖取水还有一段距离,到四周山中溪涧取水更远。居民为解决吃水问题很困难。
第一位峻六井,解决饮水问题的官员是李泌。李泌所始建的六井,不是从地表向下深挖而取地下谁的井,而是引西湖水通过管道到一定位置而蓄水的井,类似于蓄水池,水源就是西湖。只要西湖水不干涸,城内井中水就淡水不竭居民就能免除远地取水之苦。
白居易到杭州做刺史,距李泌建六井已几个过了四十年。这时,地下引水管道常常淤塞,水流不畅,影响城内六井供水。白居易发现者歌问题,决心继续李泌这利民业绩,彻底治理西湖,疏通六井。他在823年秋天到824年春天,亲自住持并完成了西湖的规模巨大的水利工程。
相关阅读
1 白居易《听弹湘妃怨》
《听弹湘妃怨》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玉轸朱弦瑟瑟徽,吴娃徵调奏湘妃。 分明曲里愁云雨,似道萧萧郎不归。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 【查看全文】
2 白居易《早兴》阅读答案《早兴》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①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①觉:醒 【查看全文】
3 白居易 暮江吟暮江吟 唐代/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注释】 ⑴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⑵残阳:快落 【查看全文】
4 白居易《感鹤》鉴赏感 鹤 白居易 鹤有不群者,飞飞在野田。 饥不啄腐鼠,渴不饮盗泉。 贞姿自耿介,杂鸟何翩翩。 同游不同志,如此十余年。 一兴嗜欲念,遂为矰缴牵。 委质小池内,争食群鸡前。 不 【查看全文】
5 白居易《惜牡丹花》赏析惜牡丹花 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白居易诗鉴赏: 在群芳斗艳的花季里,被誉为国色天香的牡丹花总是姗姗开迟,待到她独断 【查看全文】
6 白居易诗歌的闲适情怀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高峰,名家名作不胜枚举。说起唐代的伟大诗人,白居易的诗歌平易浅切,明畅通俗。 白居易认为文学是能够反映自己人生哲学的工具。而依自己的现况,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