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译文〗
四月里别处的春花都凋谢了,
大林寺的桃花却刚刚开放。
人们常说春天走了再也没地方寻找,
却没料到春天却悄悄地转移到这里来。
【格律】: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人间四月芳菲尽,
○○●●○○●
山寺桃花始盛开。
○●○○●●△
长恨春归无觅处,
○●○○○●●
不知转入此中来。
●○●●●○△
【注释】:
1。 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2。 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3。 山寺:指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4。 不知:岂料、想不到。
5。 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赏析】: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是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 一片始盛的桃花。我们从紧跟后面的“常恨春归无觅处”一句可以得知,诗人在登临之前,就曾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怨恨,而恼怒,而失望。因此当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冲入眼帘时,该是使人感到多么的惊异和欣喜!诗中第一句的“芳菲尽”,与第二句的“始盛开”,是在对比中遥相呼应的。
字面上是纪事写景,实际上也是在写感情和思绪上的跳跃──由一种愁绪满怀的叹逝之情,突变到惊异、欣喜,以至心花怒放。而且在首句开头,诗人着意用了“人间”二字,这意味着这一奇遇、这一胜景,给诗人带来一种特殊的感受,即仿佛从人间的现实世界,突然步入到一个什么仙境,置身于非人间的另一世界。
正是在这一感受的触发下,诗人想象的翅膀飞腾起来了。“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他想到,自己曾因为惜春、恋春,以至怨恨春去的无情,但谁知却是错怪了春,原来春并未归去,只不过象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
这首诗前两句讲四月春末在山寺见到桃花,后两句再表达诗人在山寺遇到春天的喜悦心情。透露了诗人对宁静、和谐、清新的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相关阅读
1 白居易讽喻诗中“兼济”情怀的诗歌表现
导语:白居易的讽喻诗创作是其诗歌的一大特色,而讽喻诗中所表达的兼济之志又是一种忧国忧民的深刻情怀。白居易在前期集中创作大量的讽喻诗,目的就是为了通达上听,裨补时阙 【查看全文】
2 《长相思·汴水流》鉴赏《长相思》这首词写的是一位女子倚楼思念亲人的情形。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欣赏下! 《长相思汴水流》 作者:白居易 原文: 汴水流,泗水流, 流到瓜州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 【查看全文】
3 杨柳枝词 白居易《杨柳枝词》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杨柳枝词》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柳的风姿可爱,后两句抒发 【查看全文】
4 白居易《游大林寺》阅读答案游大林寺 白居易(唐) 余与河南元集虚①辈(中考原题为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历②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大林穷远③,人 【查看全文】
5 白居易有名的诗句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生。《琵琶行》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琵琶行》 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 【查看全文】
6 白居易《问刘十九》诗歌鉴赏问刘十九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这首诗可以说是邀请朋友前来小饮的劝酒词。给友人备下的酒,当然是可以使对方致醉的,但这首诗本身却是比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