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题湖上
白居易
湖上春来是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注:湖,即杭州西湖。
① 乱峰:参差不齐的山峰。
② 松排山面:指山上有许多松树。
③ 月点波心:月亮倒映在水中。
④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田野里早稻拔节抽穗,好像碧绿的毯子上的线头;河边菖蒲新长出的嫩叶,犹如罗裙上的飘带。
⑤ 勾留:留恋。
(1)此诗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请作简要赏析。(4分)
(2)诗的颔联哪两个字用得最为生动、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赞美西湖美景,表达对西湖的留恋之情。(2分)全诗围绕一个“春”字和一个“湖”字,展开景境。以“湖”开头,以“湖”字作结,全诗亦以“湖”字为中心,画出湖上春景图。借巧喻为景物生色,山松似翠,水月似珠,稻如碧毯,蒲如青罗,皆巧极形容,增添无限神韵。(2分)
(2)“排”“点”两字形象、生动。(2分)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山峦起伏,环湖而绕,且非常整齐地排列;(1分)湖水平铺,月影沉波,犹如一颗明亮的珍珠点缀在湖心,构成一幅玲珑精致的工笔画。(1分)
【赏析】
湖,即指西湖。白居易任杭州刺史三年,对西湖充满了感情,写下了许多关于西湖的诗篇,都是赞美西湖的美景,表达对西湖的留恋之情。
这首诗写西湖春景,全诗围绕一个“春”字和一个“湖”字,展开景境。湖上春来,顿时非同凡响,其秀其美简直如同一幅画图,写景中已经包含了赞美之情。既如画图,诗人便以绘画的视角来处理景境的关系。
以“湖”开头,以“湖”字作结,全诗亦以“湖”字为中心,画出湖上春景图。不用典故,纯用白描,只借巧喻为景物生色,山松似翠,水月似珠,稻如碧毯,蒲如青罗,皆巧极形容,如画面之点苔,增添无限神韵。时作者将离杭州刺史任,故末联有留恋之意。即离任时所作《西湖留别》结句所云:“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
首先从大体布局上看,西湖之美,在于有山有水,山峦起伏,环湖而绕,且非整齐排列,而是“乱”峰簇拥,高低错落,水面平铺,澄澈清碧,湖光山色,相映成趣,宛然一幅泼墨山水图画。
接下来细看山水,峰峦起伏,且有青松妆点山的颜面,形成千重翠黛,湖水平铺,月影沉波,犹如一颗明亮的珍珠点缀在湖心,构成一幅玲珑精致的工笔画。
除了这湖中主景之外,诗人进而配以衬景,四周农田新插的水稻,一片茵茵翠绿,仿佛是一片巨大的碧毯缲抽出的线头,水中新生的蒲草,随着波浪飘转,恰如女子的青罗裙带随风飘扬,写生中又带有了奇思妙想,使得平常的景色充满奇谧的趣味。
经过这样一番泼墨皴染、工笔细描、奇思妙想的功夫,西湖终于变成了人间天堂,使人无法抛舍而去,情之深缘于画之妙。
相关阅读
1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赏析
导语:大林寺桃花白居易有什么欣赏的价值?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相关文章,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原文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查看全文】
2 白居易《宫词》愿原文翻译赏析【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1]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 【查看全文】
3 白居易古诗《初贬官过望秦岭》《初贬官过望秦岭》这首七绝语言平易,一气呵成,细细品味,造语用字极准确,前两句对仗工稳,在相互对照中极深刻地揭示出了诗人当时复杂的心情。以下是小编分享的白居易古诗 【查看全文】
4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白居易唐诗鉴赏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白居易 花时同醉破春愁, 醉折花枝作酒筹。 忽忆故人天际去, 计程今日到梁州。 白居易诗鉴赏 元九就是在中唐诗坛上与白居易齐名的元稹。元和四年(809),元稹奉 【查看全文】
5 白居易诗《村夜》原文翻译鉴赏村夜 霜草苍苍虫切切, 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 月明荞麦花如雪。 译文 在一片被寒霜打过的灰白色的秋草中,小虫在窃窃私语,山村的周围行人绝迹。我独自来到前门眺 【查看全文】
6 白居易诗词对日本古典文学的影响白居易光辉灿烂的伟大诗篇不仅在一代代中华民族子孙中流传下来,鼓舞和激励着汉民族的子孙后代,还带给日本的古代文学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诗歌的顶峰时期产生于唐朝,作为中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