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宫词》愿原文翻译赏析

发布时间:2015-08-26 00:00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1]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2]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作品简介】

  《宫词》由顾况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首宫怨诗,与其他宫怨诗的不同处,是采用对比的手法。前二句写听到玉楼笙歌笑语;后二句写自己锁闭幽宫的孤凄冷落。如此相形比作,即使不言怨情,而怨情早已显露。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原文】

  《宫词》

  作者:顾况

  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

  月殿影开闻夜漏,水晶帘卷近秋河。

  【注解】

  1、闻夜漏:这里指夜深。

  【韵译】

  高入云天的玉楼,奏起阵阵笙歌;随风飘来宫嫔的笑语,与它伴和。

  月宫影移,只听得夜漏单调嘀嗒;卷起水晶帘来,我似乎靠近银河。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宫怨的诗,前两句描写受宠者的欢乐情景,笙歌四起,月光如水,和风习习,一阵阵欢声笑语。后两句则写失宠者的遭遇,室内悄无声息,这些失宠的宫妃们惟有与冷寂的滴漏声和帘外的秋日星河相依为伴。

  “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高入云天的玉楼,奏起了一阵阵笙歌;宫女妃嫔们的欢声笑语,随风飘来。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月殿影开闻夜漏,水晶帘卷近秋河。”明月的银辉洒向宫殿,随着月影移动,只听得漏斗计时的嘀嗒声;卷起水晶帘来,遥望窗外的银河正横在秋夜的上空,牛郎与织女被无情地隔在银河的两边。

  这首宫怨诗的优点在于含蓄蕴藉,引而不发,通过欢乐与冷寂的对比,从侧面展示了失宠宫女的痛苦心理。玉楼中的笙歌笑语越发反衬出被冷落者的孤苦伶仃,反衬出失宠者的幽怨哀婉之情,即使不明言怨情,而怨情早已显露。


相关阅读
1 白居易《夜闻歌者,时自京城谪浔阳宿于鄂州》赏析

夜闻歌者,时自京城谪浔阳宿于鄂州 (唐)白居易 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 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 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 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 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 【查看全文】

2 白居易《卖炭翁》原文及鉴赏

《卖炭翁》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创作的《新乐府》组诗中的一篇。此诗以个别事例来表现普遍状况,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 【查看全文】

3 白居易的代表作

《暮江吟》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忆江南江南好》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 【查看全文】

4 白居易新乐府诗《卖炭翁》原文翻译

《卖炭翁》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创作的《新乐府》组诗中的一篇。此诗以个别事例来表现普遍状况,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 【查看全文】

5 白居易《杨柳枝词》

《杨柳枝词》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鉴赏: 此诗前两句写柳的风姿可爱,后两句抒发感慨,是一首 【查看全文】

6 白居易《溪中早春》赏析

溪中早春 白居易 南山雪未尽,阴岭留残白;西涧冰已消,春溜含新碧。 东风来几日,蛰动萌草坼;潜知阳和功,一日不虚掷。 爱此天气暖,来拂溪边石;一坐欲忘归,暮禽声啧啧。 蓬蒿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