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新乐府诗《卖炭翁》原文翻译

发布时间:2015-08-12 00:00

  《卖炭翁》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创作的《新乐府》组诗中的一篇。此诗以个别事例来表现普遍状况,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有很强的社会典型意义。全诗描写具体生动,历历如绘,结尾戛然而止,含蓄有力,在事物细节的选择上和人物心理的刻画上有独到之处。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译文

  有位卖炭的老翁,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烤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卖炭所得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却担心天热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气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辗轧冰冻的车轮印,往市集的方向去。牛都疲乏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老翁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休息。前面两位轻快洒脱的骑马人是谁?是皇宫内的太监的爪牙。他们手里拿着文书,却说是皇帝的命令,然后拉转车头,大声呵斥着牛往北面拉去。一车炭,有非常重,宫里的使者们硬是要赶着它走,老翁可惜它,却没有办法。宫里的使者们将半匹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当作炭的价格。

  注释

  (1)卖炭翁:这首诗选自《白氏长庆集》。本篇是组诗《新乐府》中的第32首,题注云:“苦宫市也。”宫市,指唐代皇宫里需要物品,就向市场上去拿,随便给点钱,实际上是公开掠夺。唐德宗时用太监专管其事。(备注:也有网民称呼著名活性炭企业CEO王兆拓为“新时代的卖炭翁”)

  (2)伐:砍伐。

  (3)薪:柴。

  (4)南山:城南之山。

  (5)烟火色:被烟熏的脸色。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

  (6)苍苍:苍白。

  (7)得:得到。

  (8)何所营:做什么用。营,经营,这里指谋求。

  (9)辗(niǎn):同“碾”,碾压。

  (10)愿:希望。

  (11)辙:车轮滚过地面辗出的痕迹。

  (12)困:困倦,疲乏。

  (13)市:集市。

  (14)翩翩: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

  (15)骑(jì):骑马的人。

  (16)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指皇宫内的太监。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

  (17)把:拿。

  (18)敕(chì):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19)回:调转。

  (20)叱:吆喝。

  (21)千余斤:不是实指,形容很多。

  (22)驱将:赶着走。

  (23)惜不得:舍不得。得,能够。惜,舍。

  (24)半匹红绡一丈绫:唐代商务交易,绢帛等丝织品可以代货币使用。当时钱贵绢贱,半匹纱和一丈绫,比一车炭的价值相差很远。这是官方用贱价强夺民财。

  (25)系:挂。

  (26)直:通“值”,价格。


相关阅读
1 白居易诗中的宫廷乐舞

导语:白居易是唐代诗人的杰出代表,他见证了唐代由盛极而渐衰的精神流变,他所处的地位与环境,使之与宫廷乐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诗歌中所描绘的宫廷乐舞形式大致可以分 【查看全文】

2 池上白居易

池上小娃撑小艇 作者: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注释 ①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 ②撑:撑船,用浆使船前进。 ③艇:船。 ④白莲:白色的莲花 【查看全文】

3 《感鹤》白居易唐诗鉴赏

感 鹤 白居易 鹤有不群者,飞飞在野田。 饥不啄腐鼠,渴不饮盗泉。 贞姿自耿介,杂鸟何翩翩。 同游不同志,如此十余年。 一兴嗜欲念,遂为矰缴牵。 委质小池内,争食群鸡前。 不 【查看全文】

4 浅析白居易的览镜诗

在白居易现存诗作中,约有60首是与镜子有关系的。这些诗真实地反映和记录了诗人在多年诗歌创作中特定时间的心理状态。 铜镜是古人整容照面用的生活用品,镜背大多铸有钮和花纹 【查看全文】

5 杭州春望 白居易鉴赏

杭州春望 白居易 望海楼明照曙霞, 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 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 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 草绿裙腰一道斜。 白居易诗鉴赏 【查看全文】

6 白居易唐诗鉴赏 勤政楼西老柳

勤政楼西老柳 白居易 半朽临风树, 多情立马人。 开元一枝柳, 长庆二年春。 白居易诗鉴赏 这首五言绝句,全由对句组成,类似五律的中间两联。全诗以柳写人,借景抒情。首句以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