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唐诗《赋得草原送别》鉴赏

发布时间:2015-08-18 00:00
  创作背景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公元787年(唐德宗贞元三年),作者当时实龄未满十六岁。此诗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

  1. 离离:繁盛的样子。

  2. 原:原野。

  3. 荣:繁盛。

  4. 远芳侵古道:伸向远方的一片野草,侵占了古老的道路。远芳:牵连一片的草。

  5. 晴翠接荒城:在晴天,一片绿色连接着荒城。

  6.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两句借用《楚辞》“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典故。王孙:贵族。这里指的是自己的朋友。萋萋:草盛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首应考习作,相传白居易十六岁时作。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类似。《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第三、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写“枯”,一句写“荣”,是“枯荣”二字意思的发挥。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第五、六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侵”和“接”刻画春草蔓延,绿野广阔的景象,“古道”“荒城”又点出友人即将经历的处所。最后两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点明送别的本意。用绵绵不尽的萋萋春草比喻充塞胸臆、弥漫原野的惜别之情,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韵味无穷。

  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在“赋得体”中堪称绝唱。

  据宋人尤袤《全唐诗话》记载:白居易十六岁时从江南到长安,带了诗文谒见当时的大名士顾况。顾况看了名字,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但当翻开诗卷,读到这首诗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句时,不禁连声赞赏说:“有才如此,居亦何难!”连诗坛老前辈也被折服了,可见此诗艺术造诣之高。


相关阅读
1 白居易《竹枝词》赏析

竹枝词是一组诗,一共有四首,这四首诗都是七言绝句,由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下面是此诗的原文以及赏析,欢迎大家欣赏! 竹枝词 原文: 1.瞿塘峡口水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唱 【查看全文】

2 白居易长恨歌赏析句子

这是一首著名的长篇叙事诗,以“长恨”为中心,生动地描绘了唐玄宗、杨贵妃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及悲剧结局。其中相当复杂的情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白居易长恨歌赏析句子,欢迎 【查看全文】

3 白居易《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赏析

《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此诗是白居易为妇女呐喊不平的名句,表现了诗人对封建时代下层妇女不幸命运的同情和关注。这是一首女子抱怨丈夫久出不归和自诉深情的小诗。健康活泼 【查看全文】

4 白居易《长恨歌》赏析及翻译

长恨歌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 【查看全文】

5 白居易的诗歌成

导语:白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下面是白居易的相关资料。(更多 【查看全文】

6 白居易《望驿台》翻译赏析

《望驿台》是诗人白居易所写的一首经典古诗,全诗诗人是怎样描写的呢?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望驿台 白居易 靖安宅里当窗柳, 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