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观刈麦》原文释义赏析

发布时间:2015-07-30 00:00

  作品简介:《观刈麦》是白居易任陕西盩厔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诗人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

  题解:

  《观刈麦》是白居易任陕西盩厔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诗人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guī)人,唐代诗人。800年(贞元十六年)中进士,历任盩厔县尉、左拾遗、东宫赞善大夫、江州司马、杭州、苏州刺史、太傅等职。白居易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他所写的 《秦中吟》、《新乐府》,敢于针对当权者的弊政,反映人民疾苦,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他又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人。白居易的叙事诗如《长恨歌》、《琵琶行》,描写细腻,生动感人,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影响极为广泛。在诗歌创作理论上,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主张。现存诗3000多首,有《白氏长庆集》。

  原文: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 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译文:

  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

  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

  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酒浆,

  相互跟随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去,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

  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


相关阅读
1 白居易冬至诗词《邯郸冬至夜思家》赏析

邯郸冬至夜思家 作者: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译文】 我居住在邯郸客栈的时候正好是冬至佳节。晚上,我抱着双膝坐在灯 【查看全文】

2 白居易诗中的宫廷乐舞

导语:白居易是唐代诗人的杰出代表,他见证了唐代由盛极而渐衰的精神流变,他所处的地位与环境,使之与宫廷乐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诗歌中所描绘的宫廷乐舞形式大致可以分 【查看全文】

3 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赏析

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唐·白居易 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赏析】 绿野堂开着占尽了万物的精华,路人说那就是令公的家,令公的学生 【查看全文】

4 白居易唐诗《南湖早春》

《南湖早春》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七言律诗。诗的前六句描写南湖早春时节明媚动人的秀丽风光,后两句表现了诗人被贬谪以后的抑郁消沉情绪。 南湖早春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 【查看全文】

5 白居易的长恨歌全文翻译及赏析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以下是小编搜索整理一份白居易的长恨歌全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长恨歌 作者 【查看全文】

6 年少诗精——白居易

【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后迁居下郢(今陕西渭南县东北),他是唐代大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与唐代另一大诗人元稹齐名,世称元白,有《白氏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