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观刈麦》原文翻译赏析

发布时间:2015-08-17 00:00

  《观刈(yì)麦》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早期作品。此诗描写了麦收时节的农忙景象,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诗人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在写作手法上,诗人将全景式刻画与特定人物描写相结合,夹叙夹议,使全诗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观刈麦

  白居易 唐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注释】

  (1)刈(yì):割

  (2)覆陇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覆:盖,陇:同“垄”,这里指农田中种植的土埂

  (3)妇姑:媳妇和婆婆,这里泛指妇女

  (4)荷箪食:担着圆形竹器盛的食物。荷(hè):肩挑,箪(dān)食:竹篮盛的食物

  (5)童稚携壶浆: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汤与水

  (6)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7)足蒸暑土气:双脚受地面热气的熏蒸

  (8)秉(bǐng):拿着

  (9)曾不:从未

  (10)农桑:农耕和蚕桑

  (11)岁晏(yàn):岁末.晏,晚

  (12)石(dàn):重量单位,在古文中念\\\"shí\\\"

  【译文】

  庄稼人很少有空闲日子,五月里家家加倍繁忙。

  昨夜间一场南风吹起,那小麦铺满陇沟焦黄。

  妇女们担着竹筩粟饭,孩童们提着瓦罐浆汤。

  前行后撵去送晌到田里,小伙子们正在南冈操劳。

  两脚蒸腾着暑天的土气,脊梁被火似的太阳炙烤。

  力气耗尽了也不觉得热,只是珍惜这漫长的夏日。

  更有那些穷苦的妇人, 抱着婴儿在他们一旁。

  右手去捡那丢掉的麦穗,左臂悬挎着破烂的扁筐。

  听她们相互间三言两语,禁不住引起我无限悲伤:

  “我家的收成全缴了税,拾这点漏儿压压饥荒。”

  如今我有什么功劳德行,从来也不从事农耕蚕桑。

  从九品吃禄米足三百石,成年价到头来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好不暗自惭愧,整天到晚怎么也不能遗忘。


相关阅读
1 白居易《望驿台》翻译赏析

《望驿台》是诗人白居易所写的一首经典古诗,全诗诗人是怎样描写的呢?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望驿台 白居易 靖安宅里当窗柳, 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 【查看全文】

2 白居易《长相思》赏析

长相思汴水流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译文】 汴水长流,泗水长流,流 【查看全文】

3 白居易《庾楼晓望》

《庾楼晓望》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独凭朱槛立凌晨,山色初明水色新。 竹雾晓笼衔岭月,频风暖送过江春。 子城阴处犹残雪,衙鼓声前未有尘。 三百年来庾楼上,曾经多 【查看全文】

4 白居易《池上早夏》翻译

池上早夏 白居易 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 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 静拂琴床席,香开酒库门。 慵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 【译文】 晚春初夏的一个晚上,刚下过雨,塘里的水积 【查看全文】

5 白居易的诗词特色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闲适、感伤、杂律。他本人 【查看全文】

6 《忆江南》,白居易最忆是什么

《忆江南》是唐朝诗人所写的一首小诗,全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 白居易的《忆江南》词共是三首: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