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修炼故事

发布时间:2015-10-19 00:00

  白居易(公元772-846),字乐天,是紧接盛唐以后有名的大诗人。他的诗语言通俗、明白流畅,在风格上自成一体(世称“元白体”)。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诗经》“风雅比兴”的传统。《与元九书》为其诗论纲领,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文献。 他长于各种诗体,特别是叙事长诗,其中《长恨歌》和《琵琶行》是其代表作,而《长恨歌》则被诗评家誉为千古绝唱。

  不象韩愈、杜甫和其他一些大诗人那样,死后才受到后人的特别推崇,白居易在生时便诗名显赫,受到举国上下、甚至国外的崇拜,而且其影响在历史上经久不衰。在他盛名的二十年时间中,各地寺庙道观、邮亭等处的墙壁上都能看到他的诗。上至王公大臣,下至野老牧童,不分男女老幼,甚至不识字的老太太,都是他诗歌的忠实欣赏者和积极的传播者。当时传抄他的诗拿去卖钱或者换酒、换茶喝的人到处都是;能够唱诵“长恨歌”的歌妓会抬高身价,自觉与众不同;甚至外国的宰相也托来朝的商人以百金一篇的奇价购买他的诗作。

  白居易一生写过的“讽谕诗”比别的诗人都多,充分显示出他关心劳动人民疾苦、同情贫穷受难者的善良本性(最有名的比如《卖炭翁》、《观刈麦》以及《缭绫》等等),使人至今读起来还能深切地感到作者善心的巨大感化力量。特别难能可贵的是,在关心和同情穷苦人的同时,他还往往能反躬自问,把自己的优裕生活看作值得羞愧的事情。比如看到饥饿的妇女抱着小孩,在麦地上捡拾别人收麦时掉下的一颗颗麦粒来充饥,他便联想到自己“不事农桑”还拿“三百石”俸禄,而感到深深的“自愧”(见《观刈麦》)。

  他的善念逐渐使他完全走上了修佛的道路。特别是在晚年,他自号“香山居士”,成为一个不入庙的修炼者。修佛使他明白了人世间的一切都是有因果关系的,因此在遇到生活中的磨难时(他曾贬官到江州作司马),就不会象常人一样地过份忧愁和烦恼。而且他对名利也逐渐地放淡,告诫世人不可过份追求,否则自招灾祸,还语重心长地告诉世人,许多人的痛苦都是自己的言行招来的[1]。由于放淡了名利,看透了人生的真相,因此他在修炼中进步很快,并修出了比较强的“宿命通”功能。

  盛唐前后,许多朝廷命官和文人都修佛,其中一些人也都知道自己的前世。白居易曾在一首诗中说,“据说房太尉前世是个修佛的和尚,而王右丞(即大诗人王维)前生是一个画家;我也打坐入定,用宿命通看自己的往世,结果发现我原来的好多世中都一直与诗歌有着不解之缘”[2]。他在这里告诉我们,原来他的诗歌天才是在许多世中不断地积累起来的。这一说法为“天才”找到了最自然的解释,并且也被当今西方“轮回转世”的科学研究所证实。比如一个几岁的小孩能够不学自会地开机动船,显出非凡的“天赋”,但研究发现,他前世是一个机动船的船长,有着几十年的驾船经验。

  白居易不但修出了比较强的宿命通,他在修炼中的体悟似乎也比一般人高。他在“读禅经”中写道,“须知诸相皆非相,若住无余却有余。言下忘言一时了,梦中说梦两重虚。空花岂得兼求果,阳焰如何更觅鱼。摄动是禅禅是动,不禅不动即如如。”

  诗无大诂,禅无定说。这首禅诗的境界还是让读者自己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注:

  [1] 白居易,“感兴二首”:“吉凶祸福有来由,但要深知不要忧。……名为公器无多取,利是身灾合少求。……我有一言君记取,世间自取苦人多。”

  [2] 白居易,“自解”:“房传往世为禅客,王道前生应画师。我亦定中观宿命,多生债负是歌诗。……”



相关阅读
1 白居易《暮江吟》全诗赏析

《暮江吟》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绝,是一首写景佳作。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 【查看全文】

2 白居易《蓝桥驿见元九诗》鉴赏

蓝桥驿见元九诗 白居易 蓝桥春雪君归日, 秦岭秋风我去时。 每到驿亭先下马, 循墙绕柱觅君诗。 白居易《蓝桥驿见元九诗》鉴赏: 元和十年(815),元稹自唐州奉召还京,春风得意, 【查看全文】

3 白居易《花非花·花非花》诗意赏析

【作品简介】《花非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白氏长庆集》里的一首诗。表达对人生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的感慨,表现出一种对于生活中存在过、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与物的追 【查看全文】

4 白居易《秦中吟·轻肥》诗赏析

秦中吟轻肥 白居易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紫绶悉将军。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樽?溢九酝,水陆罗八珍。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查看全文】

5 狂歌词白居易赏析

狂歌词 白居易 ,此诗是一首五言杂体诗,一共12句,是作者的一首自序诗作,也是作品有名的作品,这首诗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下面是此诗的原文,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查看全文】

6 白居易《庾楼晓望》

《庾楼晓望》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独凭朱槛立凌晨,山色初明水色新。 竹雾晓笼衔岭月,频风暖送过江春。 子城阴处犹残雪,衙鼓声前未有尘。 三百年来庾楼上,曾经多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