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翻译

发布时间:2015-12-22 00:00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译文】

  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注释】

  ⑴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中国佛教胜地之一。

  ⑵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尽:指花凋谢了。

  ⑶山寺:指大林寺。始:才;刚刚。

  ⑷长恨:常常惋惜。春归:春天回去了。觅:寻找。

  ⑸不知:岂料,想不到。转:反。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四月。白居易时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年四十六。

  关于这首诗的写作情况,白居易集有《游大林寺序》可参考:“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广平宋郁、安定梁必复、范阳张时、东林寺沙门法演、智满、士坚、利辩、道深、道建、神照、云皋、恩慈、寂然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历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大林穷远,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寺中唯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月,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因口号绝句云(即《大林寺桃花》)。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宏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诗句,因与集虚辈叹且曰:‘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今垂二十年,寂寥无继来者。嗟乎!名利之诱人也如此。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太原白乐天序。”

  唐贞元年间进士出身的白居易,曾授秘书省校书郎,再官至左拾遗,可谓春风得意。谁知几年京官生涯中,因其直谏不讳,冒犯了权贵,受朝廷排斥,被贬为江州司马。身为江州司马的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曾面对琵琶女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沧桑感慨。这种沧桑的感慨,也自然地融入了这首小诗的意境,使《大林寺桃花》纪游诗,蒙上了逆旅沧桑的隐喻色彩。


相关阅读
1 白居易《琵琶行》教案课件

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盛产诗歌的国度,迄今为止,我们已经穿越《诗经》、《唐诗》走过了3000多年的曲折岁月。《唐诗》是我国诗歌的一座高峰,它像一座光芒四射灯塔,照耀着历 【查看全文】

2 白居易《忆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⑵。 日出江花⑶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⑷, 能不忆江南。 【注释】 ⑴ 忆江南既是标题,也是词牌名。 ⑵ 旧曾谙从前很熟悉。 ⑶ 江花江边的花 【查看全文】

3 鸟窠禅师与白居易的故事

唐代诗人白居易与鸟窠禅师的关系分析。鸟窠禅师,浙江杭州富阳人。俗姓潘,本号道林,法名圆修。出生于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晚年移居福清白屿(今江阴镇),圆寂于唐大和七年 【查看全文】

4 《村夜》白居易全诗赏析

《村夜》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出了一个常见的乡村之夜。 村夜 霜草⑴苍苍⑵虫切切⑶, 村南村北行人绝⑷。 独⑸出前门望野田⑹, 月明荞麦 【查看全文】

5 白居易诗中的宫廷乐舞

导语:白居易是唐代诗人的杰出代表,他见证了唐代由盛极而渐衰的精神流变,他所处的地位与环境,使之与宫廷乐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诗歌中所描绘的宫廷乐舞形式大致可以分 【查看全文】

6 杏园中枣树 白居易唐诗鉴赏

杏园中枣树 白居易 人言百果中, 唯枣凡且鄙。 皮皴似龟手, 叶小如鼠耳。 胡为不自知, 生花此园里? 岂宜遇攀玩, 幸免遭伤毁。 二月曲江头, 杂英红旖旎; 枣亦在其间, 如嫫对西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