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翻译及赏析

发布时间:2015-12-25 00:00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译文】

  我居住在邯郸客栈的时候正好是冬至佳节。晚上,我抱着双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我相伴。

  我相信,家中的亲人今天会相聚到深夜,还应该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

  【注释】

  ⑴邯郸(Hándān):地名,今河北省邯郸市。冬至: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十二月下旬,这天白天最短,夜晚最长。古代冬至有全家团聚的习俗。

  ⑵驿:驿站,古代的传递公文,转运官物或出差官员途中的歇息的地方。

  ⑶抱膝:以手抱膝而坐,有所思貌。影伴身:影子与其相伴。

  ⑷夜深:犹深夜。

  ⑸远行人:离家在外的人,这里指作者自己。

  【赏析】

  《邯郸冬至夜思家》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只是用叙述的语气来描绘远客的怀亲之情。其佳处,一是以直率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人们常有的一种生活体验,感情真挚动人。二是构思精巧别致:首先,诗中无一“思”字,只平平叙来,却处处含着“思”情;其次,写自己思家,却从对面着笔。

  前两句纪实,侧面写“思家”。第一句叙客中度节,已植“思家”之根。在唐代,冬至这个日子,人们本应在家中和亲人一起欢度。但是如今作者在邯郸客店里碰上这个节日,不知如何是好。第二句,就写作者在邯郸客栈里过节的情景。“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灯前”二字,既烘染环境,又点出“夜”,托出“影”。一个“伴”字,把“身”与“影”联系起来,并赋予“影”以人的感情。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作者的孤寂之感,思家之情,已溢于言表。

  后两句运用想象,正面写“思家”。后两句笔锋一转,来个曲笔,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家,而是想象家人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使这种思乡之情扩大化,真实感人。其感人之处是:他在思家之时想象出来的那幅情景,却是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这个冬至佳节,由于自己离家远行,所以家里人一定也过得很不愉快。当自己抱膝灯前,想念家人,直想到深夜的时候,家里人大约同样还没有睡,坐在灯前,“说着远行人”。具体“说”了什么,作者并没有指明,这就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每一个享过天伦之乐的人,有过类似经历的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想得很多。作者没用华丽的词句,没有玩弄过多的艺术技巧,而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却把思乡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白居易的诗常以语言浅近、平实质朴著称,其意境也多显露。这首诗平实质朴,构思精巧别致,字里行间流露着淡淡的思乡之愁以及浓浓的怀亲之意。

  【创作背景】

  这首诗当作于唐德宗贞元二十年(804年)岁末,作者时年三十三岁,任秘书省校书郎。冬至这一天,朝廷要放假,民间也很热闹,穿新衣,互赠饮食,互致祝贺,一派过节的景象。白居易当时正宦游在外,夜宿于邯郸驿舍中,有感而作此诗。


相关阅读
1 白居易《夜雨》

《夜雨》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 【查看全文】

2 白居易《观刈麦时为盩厔县尉》诗歌鉴赏

观刈麦时为盩厔县尉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 【查看全文】

3 白居易 长恨歌

长恨歌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 【查看全文】

4 白居易古诗《采莲曲》赏析

《采莲曲》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作描写的是一位采莲姑娘腼腆的情态和羞涩的心理。 采莲曲 菱叶萦(1)波荷飐(2)风,荷花深处小舟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3)头落 【查看全文】

5 白居易观刈麦教学大纲

一、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领导人之一。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时而作的口号,主张诗歌必须为政治服务。强调内容 【查看全文】

6 白居易《寓意诗五首》赏析

白居易-寓意诗五首 其一 豫樟生深山,七年而后知。 挺高二百尺,本末皆十围。 天子建明堂,此材独中规。 匠人执斤墨,采度将有期。 孟冬草木枯,烈火燎山陂。 疾风吹猛焰,从根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