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慈乌夜啼》译文及注释

发布时间:2016-01-22 00:00

  白居易是中国著名的唐代诗人。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下面给大家分享白居易唐诗中其中的一首,名为《慈乌夜啼》。欢迎阅读赏析!

  慈乌夜啼

  白居易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

  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

  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

  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

  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

  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

  【译文】

  慈乌失去了它的母亲,哀伤的一直哑哑啼哭。

  早晚守着旧树林,整年都不肯飞离。

  每天半夜都哀哀啼哭,听到的人也忍不住泪湿衣襟。

  慈乌的啼哭声仿佛在哀诉着自己未能及时尽到反哺孝养之心。

  其他各种鸟类难道没有母亲,为什么只有慈乌你特别哀怨?

  想必是母恩深重使你承受不住吧!

  以前有位名叫吴起的人,母亲去世竟不奔丧。

  哀叹这类的人,他们的心真是禽兽不如啊!

  慈乌啊慈乌!你真是鸟类中的曾参啊!

  (注:曾参是孔子弟子中以孝心孝行著称的门生。)

  【注释】

  ⑴哑哑:形容乌鸦的叫声。哑,音。

  ⑵经年:终年、整年。

  ⑶故林:旧林,指往日与母亲所栖息的树林。

  ⑷夜夜夜半啼:每晚在半夜里啼叫。夜夜,每天晚上。

  ⑸沾襟:眼泪沾湿衣襟。襟,音 ,同「衿」,上衣的前幅。

  ⑹反哺:慈乌初生的时候,母亲餵养它,等它长大了,便捕取食物来餵养母亲,这叫做反哺;引申是说:报答父母的恩情。哺,音 ,餵养。

  ⑺尔 :你。

  ⑻不任:不能承受悲痛。不任,不堪、不能承受。任,因为押平声韵的关系,音。

  ⑼吴起:战国时鲁国名将。他曾为了追求功名,母亲死了,却不回家料理丧事。他的老师曾申(曾参的儿子)知道这件事,就和他断绝来往。

  ⑽殁: 死亡。

  ⑾丧不临:即「不临丧」,不奔丧的意思。古代习俗,父母或尊长过世,从外地赶回料理丧事或祭拜,称奔丧。

  ⑿嗟哉:叹词。嗟,音。

  ⒀斯徒辈:这一类的人。斯,此、这。徒、辈都是类的意思--

  ⒁复 又:这里是加强语气。

  ⒂曾参:字子舆,春秋时鲁国人,孔子的学生。是当时有名的孝子。

  【诗评】

  诗中用大量笔墨刻画慈乌鸟“失其母,夜半啼”的情状,意在倾吐“母慈重”,而自己“未尽反哺心”的无尽愧恨和哀伤。


相关阅读
1 《暮江吟》白居易作品鉴赏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 【查看全文】

2 白居易《杨柳枝词》

《杨柳枝词》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鉴赏: 此诗前两句写柳的风姿可爱,后两句抒发感慨,是一首 【查看全文】

3 白居易《问刘十九》原文释义赏析

《问刘十九》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此诗描写诗人在一个风雪飘飞的傍晚邀请朋友前来喝酒,共叙衷肠的情景。诗以如叙家常的语气,朴素亲切的语言,通过写对把酒共饮的渴望, 【查看全文】

4 白居易《琵琶行》的艺术导入

教学白居易的《琵琶行》时,如何导入呢?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一首集意境美、形象美、音乐美、情感美、结构美等诸多美学元素于一体的脍炙人口的音乐诗 【查看全文】

5 白居易的长恨歌赏析

《长恨歌》是中国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是其代表作之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是白居易的长恨歌赏析,仅供参考。 白居易的长恨歌赏析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 【查看全文】

6 白居易的代表诗

《卖炭翁》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