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这是白居易给元稹的一首赠答诗。他独自在嘉陵江岸驿楼中,见月圆明亮,波光荡漾,遂浮想联翩,作七律《江楼月》寄白居易,表达深切的思念之情。
【原文】
江楼月
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
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
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望君时。
今朝共语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诗。
【创作背景】
这是白居易给元稹的一首赠答诗。809年(元和四年)春,元稹以监察御史使东川,不得不离开京都,离别正在京任翰林的挚友白居易。他独自在嘉陵江岸驿楼中,见月圆明亮,波光荡漾,遂浮想联翩,作七律《江楼月》寄白居易,表达深切的思念之情。后来,白居易作《酬和元九东川路诗十二首》,在题下标注:“十二篇皆因新境追忆旧事,不能一一曲叙,但随而和之,唯予与元知之耳。”这首七律《江楼月》是其中第五首。
【赏析】
诗的前半是“追忆旧事”,写离别后彼此深切思念的情景。“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明月之夜,清辉照人,最能逗引离人幽思:月儿这样圆满,人却相反,一个在嘉陵江岸,一个在曲江池畔;虽是一般明月,却不能聚在一起共同观赏,见月伤别,顷刻间往日欢聚步月的情景浮现在诗人眼前,涌上诗人心头。 “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以“一宵”言“相忆”时间之长;以“潜”表深思的神态。由于夜不能寐,思绪万千,便从人的悲欢离合又想到月的阴晴圆缺,嘉陵江岸与曲江池畔相距很远,诗人不知道两地是否都是这样的“明月”之夜,这样的诗句将离情别绪说得十分动人。“两地阴晴远不知”在诗的意境创造上别出心裁。第一联里,离人虽在两地还可以共赏一轮团?“明月”,而在第二联里,诗人却担心着连这点联系也难于存在,从而表现出更朴实真挚的情谊。
诗的后半则是写诗人处于“新境”,叙述他对“旧事”的看法。“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望君时”,“正当”表现出白居易和元稹推心置腹的情谊。以“谁料”冠全联,言懊恼之意,进一层表现出体贴入微的感情:若知如此,就该早寄诗抒怀,免得尝望月幽思之苦。“今朝共语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诗。”以“今朝”、“方”表示悔寄诗之迟,暗写思念时间之长,“共语”和“同悔”又表示出双方思念的情思是一样的深沉。
这首诗,虽是白居易写给元稹的,却通篇都道双方的思念之情,别具一格。诗在意境创造上有它独特成功之处,主要是情与景的高度融合,看起来全诗句句抒情,实际上景已寓于情中,每一句诗都会在读者脑海中浮现出动人的景色,而且产生联想。当读者读了前四句,会联想到江楼、圆月的景象和诗人凝视吟赏的情景,这较之实写景色更丰富、更动人。
相关阅读
1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唐诗鉴赏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诗鉴赏 这是一首送别诗,语词工整优 【查看全文】
2 白居易《庾楼晓望》阅读答案及诗句赏析庾楼晓望 白居易 独凭朱槛立凌晨,山色初明水色新。 竹雾晓笼衔岭月,频风暖送过江春。 子城阴处犹残雪,衙鼓声前未有尘。 三百年来庾楼上,曾经多少望乡人。 [注] ①此诗为白居 【查看全文】
3 白居易古诗《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赏析《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首联写人生不同时段的感受,下面一起来看下!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 【查看全文】
4 长歌行白居易古诗翻译此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长歌行白居易 【查看全文】
5 白居易《望驿台》原文翻译和赏析《望驿台》是诗人白居易所写的一首经典古诗,全诗诗人是怎样描写的呢?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篇一 : 白居易《望驿台》原文翻译和赏析 白居易 靖安宅里当窗柳 【查看全文】
6 白居易晚年的人生败笔到柳宗元、韩愈、元稹、刘禹锡、贾岛等文坛巨匠相继谢世的九世纪四十年代,晚唐的文坛老前辈只剩下白居易。这时的白老先生又位居刑部尚书,就堪称文坛霸主了。 可惜的是,杜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