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吉了》白居易唐诗鉴赏

发布时间:2016-05-07 00:00

  导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该作品的赏析,如需了解更多白居易的作品请关注文学网。

  【原文】

  秦吉了

  哀冤民也

  秦吉了,出南中,

  彩毛青黑花颈红;

  耳聪心慧舌端巧,

  鸟语人言无不通。

  昨日长爪鸢,

  今朝大嘴乌;

  鸢捎乳燕一窠覆,

  乌啄母鸡双眼枯;

  鸡号堕地燕惊去,

  然后拾卵攫其雏。

  岂无鵰与鹗,

  嗉中肉饱不肯搏;

  亦有鸾鹤群,

  闲立扬高如不闻。

  秦吉了,

  人云尔是能言鸟,

  岂不见鸡燕之冤苦?

  吾闻凤凰百鸟主,

  尔竟不为凤凰之前致一言,

  安用噪噪闲言语!

  【赏析】

  这首诗为《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四十八首。陈寅恪先生在《元白诗笺证稿》中说:“诗中之鵰鹗,乃指宪台搏击肃理之官,鸾鹤乃指省阁翰苑清要禁近之臣,秦吉了即指谓大小谏官。是此篇所讥刺者至广,而乐天尤愤慨于冤民之无告,言官之不言也。”

  陈文所说宪台搏击肃理之官,即负责监察百官的御史之类,所谓省阁翰苑清要禁近之臣是指那些职位很高、掌握枢要的尚书、门下、中书各省及翰林院的高级官员。他们对于国家政策的制订、实施负有重要责任和影响。至于职掌讽谏的大小谏官,其地位作用更不难想象。这些大大小小的各种官吏,职位、职责虽不同,但在诗人看来,他们应当保护平民百姓的利益,维护封建统治的稳固性。自中唐以来,宦官专权,神策军将吏士卒横暴至极,读白氏《宿紫阁山北村》一诗,已见一斑。身受重压的平民百姓,有冤不敢诉,职掌治安的官吏,又不能绳之以法;而负有讽谏、弹劾之责的谏官御史们,又隐瞒事实,不直言进谏于皇帝,致使百姓遭殃,生灵涂炭。诗人对此愤慨已极,因而作此诗以讽刺这一现象。

  这首诗和《感鹤》一样,也是寓言体,通篇没有诗句直接表达诗歌的主题思想。但是诗人用简短的诗句,塑造了鸢、乌、鵰、鹗、鸾、鹤及秦吉了等六七个活生生的动物形象。它们的嘴脸被刻画得如此真切生动,很自然地使人联想到封建时代的各种官吏的罪恶嘴脸。因而从字里行间,并不难看出作品的象征意义。

  诗的开头紧扣标题,用寥寥数语介绍秦吉了的出生地、外貌、本领。它不仅具有美丽的外貌,且聪慧异常,天生就是伶牙俐齿,鸟语人言样样擅长。诗歌以此来比喻朝廷中那些大小谏官们,他们正是如此衣冠楚楚,能言善辩。正象秦吉了这样美丽聪慧的鸟,人们往往对它们抱着莫大的期望一样,平民百姓对朝廷的谏官们也是翘首以待,热切地盼望他们能谏阻那些残酷不公正的政策,在他们遭到欺侮时,能够出来主持公道。但他们是怎么做的呢?诗人却放下不说,似乎是为了造成一种悬念,转而描绘起其他动物的行为来。

  “昨日长爪鸢,今朝大嘴乌。”长爪鸢、大嘴乌都是贪婪凶猛的鸟,“昨日”、“今朝”说明接连不断,不止一次。它们凶狠地扑向燕巢和母鸡,不仅要捕获弱小的鸡燕,还要倾其巢穴,毁其卵雏。这不正是恶霸官吏、蛮横宦官鱼肉下层百姓的象征吗?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平民百姓,象鸡燕般一向安分守己,他们的财产原本就只够勉强维持生命而已,但是他们必须交纳各种名目繁多的赋税,而一旦他们遭受飞来横祸,如财产被抢,性命不保时,却没有人出来为他们主持公道。因为鱼肉百姓的人全都有势力、有后台,甚至是打着为皇宫采办财物的太监爪牙。这些平民百姓就象遭受欺凌的鸡燕等动物,手无寸铁。诗人对此是愤慨的,他向那些见死不救的旁观者发出了谴责:“岂无周鵰与鹗?嗉中肉饱不肯搏;亦有鸾鹤群,闲立扬高如不闻。”这些鵰、鹗、鸾、鹤等等,要么饱食终日,安闲旁观,要么高飞远走,置难不顾。就象掌管刑法、纠弹的御史大夫一类的大官,对平民百姓的灾难不闻不问一样。因此诗人只能把希望寄托在百鸟之王凤凰身上,希望秦吉了这种能言善辩的鸟能到凤凰那儿向鸟王汇报鸡燕的灾难,为它们主持正义,而不是仅仅在背后嘀嘀咕咕地吵嚷个没完。百鸟之王是皇帝的象征,诗人在此批评谏官们对百姓的遭遇不敢诉之于皇帝。

  此诗以鸢、乌、鵰、鹗、鸾、鹤影射封建王朝中的各种官吏,大胆揭露,深刻讽刺,不仅把封建王朝表面上公正庄严的虚伪面目完全揭穿,甚至彻底否定了封建王朝的吏治。但诗人所寄以厚望的也无非是皇帝本人和王朝的律令。


相关阅读
1 白居易池上

池上 唐代/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注释】 1.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艇:船。 2.白莲:白色的莲花。 3.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4.浮萍: 【查看全文】

2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白居易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钱塘湖春行》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钱塘湖春行》公开课教案 《 【查看全文】

3 《忆江南》,白居易最忆是什么

《忆江南》是唐朝诗人所写的一首小诗,全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 白居易的《忆江南》词共是三首: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 【查看全文】

4 白居易《长恨歌》赏析

长恨歌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 【查看全文】

5 白居易诗《忆江南·江南忆》赏析

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 【查看全文】

6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说课稿

各位老师您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白居易的诗《钱塘湖春行》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 钱塘湖春行 》是人教 【查看全文】